做卖场运营,尤其是中关村的电子卖场,还不同于国美苏宁直营式3C,也不同于当代等百货大楼的流水倒扣模式,中关村电子卖场主要还是商家卖东西,而不是市场主办方直营。而作为IT专业市场的管理和服务,和菜市场的管理的点更多,比如因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商家间的问题调解,商家与厂家间的对位服务等等。这样的工作也就免不了面对面的要和商家老板沟通,当然商家也有自己的大小团队,有销售,有后勤等。
和大家打交道多了,销售过程出的问题,有很多是态度的问题,也有产品知识,销售技巧等等多方面。比如投诉,一个基本原则是可以被投诉,不能让人家投诉态度不好,可以处理不好投诉,但不能让投诉升级。很多问题都不大,就是因为沟通的方式,引发了没有必要的更多问题。
经常针对案例,和老板们分析,分析来分析去,更多的老板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要是我在就好了。
要是我在就好了。其实也恰恰暴露了商家老板管理中的漏洞。中关村商家老板大多是做销售起家的,而且也是杂家,做了老板后,不管大小,谈生意都挺厉害,但带团队,不是自己销售,通过销售人员做好销售,则是销售管理的另外一门学问,很多老板都忽略了,有的意识到了,也在努力,效果各不相同罢了。
管理就是不让人犯错误,而不是依赖那个人,即使是老板。用管理的语言,写成标准流程,简单的执行,中关村卖场里商家竞争,表面是竞争消费者客户,竞争厂商资源,竞争卖场关系,本质上商家之间比拼的是自己的内部管理,内部团队建设。
同质化的产品,同质化的卖场,同质化的人员,只有老板的管理可以差异化,只有差异化的管理将同质化的产品,卖场,人员穿起来,对消费者形成独特的购物体验,大家喊竞争激烈,那是在同质化层面上,商家老板能够差异化自己的服务,团队,才能赢得中关村的未来,否则路越走越短,越走越难,因为那些同质化的东西,不创新,无法匹配现在及将来的新的竞争环境,新的消费特点,最终也只能淘汰出局。
要是我在就好了,给商家老板敲响了敬重,深抓管理,塑造独特服务优势,也体现了问题背后的机会,当然,作为卖场运营方,做好引导,给予辅导,共同促进卖场变革,才有可能。
要是我在就好了,生意场上没有那么多虚拟语气,有些代价付出的毫无意义,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是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