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强劲 控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数据显示,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国经济如期回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但是,此下滑幅度低于市场和我们早前预期,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并未出现明显降温,“硬着陆”与政策超调的担忧实属过度。同时,6月通胀再创新高,同比增速达到6.4%,通胀压力仍然较大,控通胀仍然是首要任务。强劲的经济增长数据,有助于加大中国政府抗通胀的决心,减轻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顾虑。我们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央行至少还会有一次加息,一次准备金率上调,下次加息可能在8月。

  中国经济依然强劲

  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数据显示,在持续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中国经济如期回落,二季度GDP同比增长9.5%。但是,此下滑幅度低于市场和我们早前预期,显示当前中国经济并未出现明显降温,“硬着陆”与政策超调的担忧实属过度。

  从需求角度来看,上半年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GDP的拉动分别为4.6、5.1和负0.1个百分点,内需仍是支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消费方面,尽管上半年汽车、建材、装修等消费有所下滑,但仍符合房地产调控与汽车购买刺激政策取消的预期,并非消费动力不足。相反,伴随着刘易斯拐点到来带动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三季度房价拐点临近,高端消费依然旺盛,未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进一步加大。

  投资方面,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达到32.9%,是带动投资增速维持高位的主要原因。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控,但投资并未下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调控要求开发商不能捂地,拿到地以后半年之内就要开工,相应的缩短了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周期。第二,今年保障房投资高于以往,更将带动房地产投资增速不减。另外,“十二五”开局之年,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较高,上半年地方项目增速高达28.1%,远高于中央项目。

  净出口方面,上半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为负,符合我们预期。考虑到下半年海外经济走势仍不明朗,债务问题不断引发市场的恐慌,预计全年净出口对于GDP的依然维持负贡献。总之,数据并不悲观,中国经济增长动力依然强劲,预计未来“硬着陆”风险较小。我们预计,三季度经济将进一步放缓,四季度有所反弹,全年GDP增速或将达到9.3%。

  控通胀仍是首要任务

  早前公布的6月CPI同比增速达到6.4%,如期再创新高。但市场对于6月通胀与货币政策的解读出现了争议,部分机构认为通胀拐点已经到来,政策将适时放松。但我们看到,当前猪肉价格仍在上涨,食品价格作为带动本轮通胀的“第一推手”压力并见减轻。而非食品价格方面,6月非食品价格突然停止上涨令人吃惊,尤其是居住成本下降的原因不明。非食品价格止涨趋势能否持续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值得密切关注。另外,输入性通胀具有不可控性,如果下半年美国推出新一轮的货币宽松,美元超发可能再次助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因此,我们认为,本轮通胀的峰值可能延迟至三季度出现。预计7月CPI或将达到6.3%,8月或将达到6.5%,全年的通胀将可能达到5.3%,超过政府4%的调控目标。因此,控通胀仍然是下半年的首要任务,而强劲的经济增长数据,有助于加大中国政府抗通胀的决心,减轻继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顾虑。

  12日,央行公布了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增贷款为4.17万亿元,如果按照贷款季度投放3:3:2:2的比例来看,预计今年新增贷款可以控制在我们预期的7.1万亿以内。另外,6月M2增速反弹至15.9%,高于5月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央行16%的目标。短期贷款占比继续增加,显示了旺盛的短期融资需求。我们认为,早前频繁的上调准备金率虽然严格的控制了今年的信贷目标,但也加大了中小企业与中小银行的运行困难。一方面,银行被迫通过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吸引资金,表外业务激增;而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实际贷款利率已经远远超过基准利率,融资也转向表外。“双表外”风险值得密切关注,预计未来的紧货币会适时微调,即更加倾向于选择对经济增长影响小,抗通胀效果明显的价格型工具。我们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央行至少还会有一次加息,一次准备金率上调,下次加息可能在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