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超发才是通胀根源
通胀是流通中的货币相对于生产供给增长过多。所以,治理通胀的政策指向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坚决而稳妥地收缩货币、增加生产。
有人问:那些高得离谱的物价,难道不要管一管吗?有这样的疑问,于是治通胀就有另外一个政策指向,即管制物价。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限价、限购、说服,以及对通胀时期的涨价行为给予公众舆论方面的压力。
治理通胀的货币指向和价格指向,究竟有什么分别呢?在日常生活里,人们常常通过物价的上升才感到存在通胀。没有买家相争的行为,断无涨价的结果。买家拿什么互相竞争?就是竞相出价,也就是看谁出的钞票多。这样看,单一商品价格上升,是竞相购买、志在必得的购买力太旺;一连串商品价格上升,是竞购这一连串商品的买家们出价过高;物价总水平上涨,则是因为流通中钱的总量太多,超过了商品和服务供给的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钱多于物,其价必高。
高价背后总有钱多的影子。因此,如果仅大力打压高价,抑制通胀就难以期望好效果。
其实,货币推动物价高涨,从来不是“平推”也就是说,货币供应增加一倍,不是所有物价都会上涨一倍。在货币推动下,物价会“鼓包”,即一些物价涨得飞快,另一些物价却变动平缓、甚至还有下降。通胀改变了相对价格,最后再推高物价总水平。
高价“鼓包”还有一个成因,就是借贷到手或赚到手的收入,集中于某个投资的方向。由于投资空间狭窄、从众心理流行,就容易出现因投放集中而形成的高价“鼓包”。
货币超发才是通胀的根源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