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对称:中国式管理境界(42)


  比经济守恒更深的层次,表现在,经济对称具有决定守恒即决定经济体是否稳定,能否发展,能否得到可持续发展的上。研究发现,一个经济体之所以得不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根源就在于其经济缺乏对称性。无数的事实都可以证明,一个经济之所以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甚至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不是由于其经济质能失恒造成的,而一定是由于其经济性能的不对称决定的。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避免一个经济体的大起大落,避免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的爆发,就得首先解决好经济的对称问题,而绝不能仅仅是一个经济质能是否守恒的问题,虽然经济质能能否守恒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作用。

  何谓经济对称或经济性能对称?经济性是从何而来的?作为管理者,我们为什么就发现不了所谓“经济性”?经济真的有所谓的“性”吗?如果有,微观企业是否也应该有?它们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诚然,这里讲的“经济性”一定是广义的性,因为它是附着于各种经济事物身上的一种具有“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关系的东西。也就是说,经济事物只要存在“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关系,那就证明在它们的身上是存在“经济性”的。诚然,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家、管理者们是很难发现其“身影”的,就算能够发现,也未必就能把它们当做企业的、经济体的管理对象。于是,在不知不觉中,如此重要的一个“决定因素”便被人们给忘得“干干净净”的了。这实在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研究发现,凡是能够被称为“事物”的东西,其不仅存在两性,而且其两性还都是对称的或者说是基本对称的,否则,一个两性不对称的事物不仅使不稳定的,而且还是岌岌可危的呢。首先,作为经济体,其自身一定是由比它更小的两性事物构成,否则它就会成为一个漂浮不定的经济体。比如,作为一个经济体,对干什么的选择就是一种“性”,胡乱产生肯定不成。其次,生产的产品也存在着一个价值取向、价值大小的问题,仍然是“性”。

  无数事实都可以证明,无论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还是人类经济社会中的事物,都有追求“异性”的特性,而后才去追求质量的大小与多少。正由于如此,我才说,单一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绝对解释不清楚世界,而只有把我的“万有性力定律”加上以后才能够解释清晰,而且还得先用“万有性力定律”来解释才成,因为两性构物仍然有两性,两性对称是世界的本原——万物均是由两性对称的原子构成。

  大家知道,当一个企业拟生产某一产品时,其首先想到的、要面对的就是一个市场的问题,而市场的供求关系无疑是一种“性”的东西。“需要”与“不需要”,当然是一种“性关系”了,与产品个头的大小与多少虽然不能说连一点联系都没有,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至于说产品质量的好坏,那就更是一种“性关系”即使用价值的关系了。这与“找对象”或“谈恋爱”的过程,可以说没有本质区别也。

  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为什么讲“般配不般配”?毫无疑问,就是在讲两性对称的问题呢——有时为了说明问题,也是为了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两性对称,我也把“两性经济对称”称为“经济性能对称”。原因是,所谓“经济对称”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能够、可以产生“经济性能”的力量源泉——这一点,与质能显然有本质的不同。而不能否定的事实是,一个经济体的两性如果能够对称起来,其经济社会就一定发展,就一定充满活力。

  关于这一点,似乎与一个家庭没有什么异样。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因为两性对称的事物、物质一定符合“万有性力定律”,而符合该定律的物体运动一定有力量、有活力。而事实上是,无论是在电学上还是在“物性学”上,都有一个“两性对称与转化定律”的存在。当然,经济对称不仅指产品供求关系,也包含企业资本与企业所拥有资源的是否对称。这是因为,资本具有雄性特征,而资源则是一种具有雌性特征。

  凭什么说资本是“雄性”的而资源是“雌性”的?因为“资本”只是“经济种子”,而必须得把它播种在“资源的土壤里”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就有再多、再优质的“资本的种子”,也实现不了增值,就不要说可持续增值。当然,我们也可以吧资本当做是“经济精子”,而把资源认定为“经济卵子”。亦当然,资源不仅是“经济卵子”,她还是“经济卵巢”,她还是“经济母腹”,她还是“经济母体”。总之,只要我们把资源认定为是“雌性”的而把资本认定为是“雄性”的那就对了。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实在忒重要了。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宏观经济体,又该如何实现经济事物的两性对称呢?

  首先,要把经济体当做“经济原子”来看待,能够搞清楚“经济原子”是由“经济电子”、“经济核子”构成的,还能够搞清楚“经济核子”是由“经济质子”和“经济中子”凝聚而成的。认识这一步非常重要,它等于告诉我们,“经济原子”也是由“经济电子”和“经济核子”构成的;它等于告诉我们,“经济核子”也是由“经济质子”和“经济中子”凝聚而成的。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也就能根源原子的两性对称去认识经济对称了。

  第二,还需要搞清楚,所谓“经济电子”,就是企业的产品、经济体的商品;所谓“经济质子”就是企业或经济体的资本构成;所谓“经济中子”,就是企业或经济体的各种资源构成。当然,在“资源构成”中绝不只包含自然资源,亦包含无形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制度资源和“反资源”。因为,在无形、社会、文化、制度上,人类赋予了太多的“性”,搞不好是会“乱性”的。

  第三,除了搞清楚上述外,还需要搞清楚,在上述资源、资本中,还有反资本、反资源的存在。还有反资源、反资本?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正是由于有反资源、反资本的存在,才使得资本与资源能够凝聚成为“经济核子”。如此,是否在说,资本与资源之所以能够凝聚成“经济核子”,就是因为有反资本、反资源的在起作用?是的。这是因为,如果没有反资本、反资源,“经济中子”和“经济质子”就凝聚不成所谓“经济核子”了。大家知道,中子衰变后可以产生一个电子、一个质子、一个反中微子。何谓“反中微子”?当然是一种反物质形式了。因此,我断定,在原子核中,一定有反物质存在;而在“经济核子”中,也一定会有“反经济物质”或“反经济非物质”形式的存在。否则,资本与资源就不会结合得那么的牢固。

  比如,作为资源,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就具有保护资本的性质,“保护”的结果,使资本与资源有凝聚成为“经济核子”的可能。而事实上是,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会那么的“抱团”,其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是一种“反经济非物质”。诚然,这里讲的“反”不是“反动”的意思,而是其运动状态、趋势与非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制度“相反”。

  第四,在一般的情况下,“经济原子”应该呈现两性对称,但存在于人类经济社会中的经济体又不可能总是处于对称状态的,因而“不对称”便成为了一种必然——由于在“自然状态下”会得到或丢失“经济电子”,所以其不是呈现“经济的正离子状态”便是呈现“经济的负离子状态”。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对称”是经济体可持续存在“最低标准”。否则,一个总似乎呈现“经济正离子状态”的经济体如美国,不可持续。

  所谓“经济的正离子状态”,是指产品、商品能够不断地销售出去的状态;所谓“经济的负离子状态”,则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商品滞销的状态。诚然,“经济的正离子状态”也就是企业或宏观经济体的“赢利状态”;反之,也就自然是企业或宏观经济体的“亏损状态”。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企业或经济体始终处于“经济的正离子状态”而非“经济的负离子状态”?当然是只有能够将产品、商品畅销的时候了。但是,这只是一种表现,而非根本原因者也。什么又是“根本原因”?研究发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或宏观经济体的经营与管理出现了“经济性”的“非对称”——自身出现了忒多的“反经济物质”或“非经济非物质”形式。也就是说,“经济负离子状态”根源主要在自己。

  怎么办?有没有能够使企业或宏观经济体始终处于“正经济离子状态”的方法?当然有了。可惜,人们很难做到,因为人们搞不清楚也不愿意做“亏损”的事情都喜欢做赢利的事情,而结果是越来越亏损。比如,一门心思想生产或多生产;于是,越生产越销售不出去就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的主流。又该怎么办?我看,只有能够把“价值对称管理”实行起来。何谓价值对称?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