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一种人生,和过去相比,当今的大学生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自由。
一部电视剧《雪花那个飘》才刚刚播出,就立刻把那些新老观众给镇住了。剧中真实再现了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代大学生的真实生活。在那个童真年代,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怎能想象到当时的情景,我本人就属于其中的一员,就是那个年代考上的大学生。
1977年是多么不寻常啊,该剧一开头就显得夺人心肺,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到美丽而又遥远的凤凰屯时,整座村庄都沸腾了。从插队的知青到村里的柴火妞,大家都想跃跃欲试,用知识改变自己的人生。
是啊,当时我也在农村下乡,那年,包括我在内,我们青年点一共去了10多人参加高考,结果只有一人录取为大工走读生。记得那年,我离录取分数线差了80多分,第二年我不服又去了,还是差了20多分,第三年我有幸回城了,离开了那个属于我第二故乡的热土,做了一名很自豪的工人。可是,上大学是我多年的愿望,正像剧中的刘翠翠说的那样:我一定要考上大学。由于,总结了以往的复习经验,信念有了,干劲自然就来了,考前的那些日日夜夜是我终身难忘的,因为白天还要拼命干活,下班后匆匆忙忙跑回家,一边拿着饭碗,一边拿着书本,夜里几乎没有2点前睡觉的时候。还算老天有眼,那年,终于让我如愿以偿了。
开学后,才发现我们班里的学生年龄差距实在太大,最大的40多岁,最小的才17岁。这个大学我整整上了5年,念的好辛苦,既不属于脱产学习,也不属于半工半读,都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上课。
那时候,为了学习我买了一台崭新的自行车,5年里,不管是刮风下雨,也不管是数九严寒,这台自行车就没离开过我,还有,就是我几乎没有在家里按时吃过一顿晚饭,一般都是走在半路上对付一口,要么就等放学后再说。
当时,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早日毕业,早日摆脱自己的命运,因而,我的各科考试成绩在班级是靠前的,没有一门成绩低于80分,由此,班级里同学还给我起了外号叫“老八”,听后总是在暗暗窃喜,感觉这是对我的认可。
遗憾的是,毕业后我干的工作,没有半点是属于我的专业范畴,本来我学的是“机械制造与设备”专业,干的却是计划统计子类的业务。不久,我就提出调换单位,在机械局托人找好了对口工作,对方已经答应我只要这边放人,那边就立刻接受。
我好说歹说就是不顶用,讨来领导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把5年的学费补齐立刻放人。在当时,3000多元,那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我的工资才40元左右,拿什么还?
毕业5年后,我放弃了所学专业,7年后,我因赌气辞职不干了,成了社会中的一个自由人士,几年后,我开始了炒股生涯。又过了7年,1998年,我再次返回了原单位上班,次年开始改行做绿化工程,10年多来,我做过的大小工程不下50多个,最大的3000多万,最小的40万,我的工资也有原先的月收入300多元开始,到目前基本属于年薪10万那个档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本该满足。起码也算找回点自我感,可是,过去那些曾经失去的东西,今生是找不回来了,现在惟一希望都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大学毕业后,能有份对口,合适,满意的工作,不在体现出所学非所用的尴尬出境中。
下面写的是“雪花那个飘”主题曲里其中的一段,是献给当代青年人的。
思念同窗的你和我,相守又相望
那北风刮过雪野,带走了我们的青春
那悬崖上矗立的花朵,在我的心中绽放
过去的岁月,我们一起走过
从今未来,拥抱着热血理想
亲爱的同窗,今天还好吗
漫天飞舞的雪花,你可想留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