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打造风水名城探秘


 阆中赣州同为风水名城  各自待遇不同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
                  
   2011年5月12日下午,我与弟子陈朝安从天宫院返回四川阆中市区。这次入川,重点考察阆中,以实现我多年的愿望。因为阆中与赣州同为风水名城,阆中为风水大师袁天罡设计,我的家乡赣州是风水宗师杨筠松规划设计。它们两者在风水格局有何异同处?我此行就是寻找答案。考察结束后答案是同中有异,但是两城生世辉煌,今天待遇不同。
                   同为历史文化古城
    阆中,位于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靠巴中市、仪陇县,南连南部县,西邻剑阁县,北接苍溪县。
  素有“阆苑仙境”、“巴蜀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誉。历史给予了阆中丰厚的馈赠,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化和近200多处名胜古迹,至今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阆中科举文化底蕴深厚。阆中在唐代出了尹枢、尹极二状元,宋代出了陈尧叟、陈尧咨二状元,是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建于清代的贡院,现仍完好地坐落于阆中古城的学道街,顺治九年(1652年)全川未靖,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据《保宁府志》、《阆中县志》列名,阆中出进士116人,举人404人,被誉为四川的状元、举人之乡。
   这一神奇的风水宝地还孕育出伏羲之母华胥、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尹陈二氏兄弟状元等本籍俊彦;吸引了杜甫、怀马光、陆游等文人墨客流连其间,滕王元婴、张飞等王公重臣镇守其境,袁天罡、李淳风等名人大师寓居其地。
   赣州城同因风景秀丽,城廓壮观,古迹众多,楼台雅致,再加之位于闽粤之要冲,吸引了不少文 人墨客、名士政要,并留下了不少千古佳话。如:八境台与苏东坡,郁孤台与辛弃疾,龟角尾与文天祥,浮桥与洪迈,通天岩与阳孝本、王阳明,濂溪书院与周敦颐、程颐、程颢等等。因风水大师杨筠松生活在此二十多年,创立了著名形势派风水理论更是闻名天下。
  
                  同为山环水抱的风水名城
    风水最注重理想环境的选择,而风水的理想环境主要由山和水构成,“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其中尤以水为生气之源,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这是风水关于建筑思想的主旨。
   
    阆中和赣州城同为山水城市。
 
    它们皆属丘陵地带,也各自拥有山环水抱的风水格局。
    阆中,因阆山四合,阆水纡曲,城在阆山、阆水之中得名。
    其处于川中丘陵区向川北低山区过渡地带。全境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呈堰尾槽状地势和多层次梯级地形,海拔328~888.8米。
    阆中山脉分列嘉陵江东西,嘉陵江以东为大巴山脉,嘉陵江以西为剑门山脉。属大巴山脉的山体有蟠龙山、方山、龙山、大仪山等;属剑门山脉的山体有大罗山、仙桂山及其次级山体支脉。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的中游,其由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水系交汇聚结形成山环之抱形胜之地。“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其山川形势独特,山水城融为一体。其城市选址是按照风水大师袁天罡等人指导选择的,非常符合“龙”、“砂”、“穴”、“水”的风水意象。
    赣州市属也低山丘陵区,地势自东南、西北向中部倾斜,略呈马鞍形,中间有宽阔的河谷平原。贡江东自赣县入境,章江西自南康市入境,蜿蜒流经市区在城北合流为赣江。赣州城正处于低山、丘陵环抱及章、贡、赣三江的环绕之中,四周环山,三面临水,构成一幅"山为翠浪涌、水作玉虹流"的美丽风光。境内山岭被赣江、章江、贡江截为东、南、北三部分,分属武夷山脉、九连山脉、罗霄山脉余脉,最高峰为峰山,海拔1016米。低山、丘陵和山地占总面积的65.7%,平原占26.3%,水面占8%。
     赣州古城选址于此,就是看中如此好的风水格局,也是当时政府官员按照“以形取胜”风水原则来规划选址。所谓形胜是指山川河流、地理形势及物产优胜等自然环境。 
   
              同被风水大师规划设计
 
    阆中风水文化独具特色。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其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
    我走在阆中古城小巷,脚步叩醒那承载一千多年古城的雄起梦想,遥想唐朝颇有仙风道骨神秘色彩的术数风水学大师袁天罡和李淳风,循着古道来到阆中。
   据史料称,袁天罡是成都人,官至火山令,专司全国地理堪舆之职,于高宗永徽5年(公元654年)来到阆中,并在蟠龙山筑台观天象,后沿隆山驿古道来此,因见其地理格局开合有度,风水绝胜,遂定居,命终葬于观稼山。
  读过史书的人也许了解袁天罡,他有透视世事风云变化的绝技。《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唐贞观中有望气者上言太宗,观测天文,西南千里之外有王气。太宗令袁天罡测步王气,由长安到四川,行至阆中,果见灵山嵯峨,隹气葱郁,其脉在蟠龙山山系之小蟠龙山鞍部。袁天罡在此处凿断石脉,水流如血,阆中人呼其地为锯山垭。"据悉此地现今尚在,曾有守城者在此设关,又名"锯山关"。
   而李淳风则一本《推背图》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他是陕西岐州雍县人,在朝为太史令,专司天文历算之职,其最大成就是改造"浑天仪"、集注"算经十书"、著天文星象巨作《乙已占》及民间流传甚广的经世预言书《推背图》。其于高宗显庆元年(公元656年)循剑阁石牛古道入阆,追寻挚友袁天罡,亦定居天宫,死后葬于五里台,与观稼山袁天罡之墓遥遥相望,皆传为旷绝于世的仙家灵地。
    阆中的山川形胜。 在阆中古城外,沿梓潼庙、大佛寺、状元洞、白塔山、圆宝山、奎星楼、锦屏山、龙神祠一线,建成江东、江南风景线,沿滕王阁、盘龙山、花果山一线,建成江北风景线,形成古城的对景、背景和屏障,强化“金城环抱”的自然环境特征。“整个城市选址在这样一个山环水抱的,既有足够的用水,又有足够的平地,供城市建设和城市生活需要。同时还有嘉陵江,古驿道。再加上在冷兵器时代,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形,因此阆中先民才得以选择此地建城,高度利用了今天所说的“天人合一”的观念。
    当年袁天罡、李淳风站在阆江酒楼上,把酒临风,构思着这座美丽山水城市的建设布局。
   一个城市往往要找到一个中心,一般而言这个中心就是官府。这来源于《周易》的“中”“正”思想,北京城故宫就是“居中得正”的典型建筑。
    古人认为,皇帝是一国之主,都城是国家的统治中心,皇宫是皇帝坐朝理政的地方,皇帝要“居中正坐”,这样才能显示出皇帝的尊严,为此,皇帝把皇城皇宫建在古都北京的中轴线上,中正威严,危襟正坐,虎视天下。于是,古都北京有一条南北中轴线,东西域对称 。
    阆中城市总体布局,以中天楼为中心,我们走近仰望着它,心想,脚下就是阆中古城的原点。阆中古城的格局便以此为原点,分别向东南西北坐标状辐射。以“十”字形大街为主干,向东南西北四面展开,各街巷多与远山朝对。对城市功能分区各居其所。
    经测,水从西方上堂,蜿蜒流入东北方,原政府机构在城区中轴线上,后山如官帽,前有朝应峰秀丽,隔江一山上建有红军纪念园,壬子方有巴寺,庚酉方有张飞庙,甲卯山顶有水口塔---白塔,奎星楼在坤申方!
   有识之士对古城的布局啧啧称赞:按阆中城市汇聚于县城东南,处于八卦中的“巽卦”方位,是生气方,正符合东南生气聚财的原则。所以阆中按风水六秀方布局,在城市建设时,有意将南门东渐、东门南移,建置南津关扼守,同时建华光楼(又名镇江楼)接纳东南生气,象征财源广进、财富聚集。为了倡导文治教化,阆中城修建了许多建筑,其中文峰塔、奎星楼筑于县城下水口山上,既增高增势,又象征文运昌盛。
   漫步在阆中古城的古朴街巷中,游人熙熙攘攘,我们有点疲倦,见路边有不少足浴店,招睐生意,我们走近一家整洁的泡足店,躺下享受按摩师的手法,小睡一会后,起身考察其他古城风水名地。
  走至张飞庙,一队穿着古代武士服装的人员吹吹打打从张飞庙中走出来。经测,张飞庙坐向为癸山丁向。
    之后,我们来到巴巴寺, 在巴巴寺大门口我踩到铺在地上晒的一层油菜籽,险些滑倒。
   巴巴寺为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她不仅是伊斯兰教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为国内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每年都有穆斯林群众前来朝圣 。
   经测,巴巴寺坐向为癸山丁向兼子午,水口为癸丑,后龙山和朝应峰秀丽。
   对比之下,古城赣州同是三面环水的风水宝地,城市布局依据杨筠松古法风水术,古城两水界定的区域形似一对阴阳鱼,经勘定赣州来南是由离方之九连山南支,属于旺方来龙,属火,由崆峒起祖,蜿蜒奔至赣州城西北之贺兰山,龙尽而气钟。其右随龙水源于广东南雄经龙南桃江至贡江。其左随龙水源于梅关而大余、南康江至章江。二水俱源远流长,因而来龙龙气旺盛。贡江为艮寅水,章江为丙午水,峰山来水为癸已水,水东来水为甲卯水,虎冈窑下来水为癸丑水。诸水均之玄湾,环悠扬清澈会聚于章贡二。
    消砂纳水正合《天机赋》云:“生水朝堂,螽斯千古。官旺聚局,食禄万钟。”又云:“生舆旺而同归,人共财而成吉。”、“生来会旺,聪明之于方生。旺来迎生,富贵之期聚至。”
  所憾峰秀而不得位,仕途欠展,秀士和文生仅南市街恩赐状元池梦鲤一人。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赣州城,古城扩展延伸的方向正是当年杨公所设计的三吉六秀方,所以赣州市水南新区的中轴线仍然是古城的中轴线延伸,近年来拉开营造三江六岸的绵秀文章,现在城市景观面貌一新,变得更漂亮,最有投资价值的房地产楼盘就是东南方和南方。而休囚位定为工业区,也正是赣州城的下水方,以免空气污染和便于污水排放。
 
            同为风水名城  待遇有冷热之分
   
    两城同为名城,因保护措施不同,产生的效果不一样。
   据了解,1995年10月,阆中市政府启动了《阆中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古城已具规模。阆中政府根据规划,重点整治了历史性街区、风景名胜区,修复了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古迹,使之既能反映城市文化内涵和“金城环抱”的古城格局与风貌,又具有突出的地方特色。
  
    在阆中古城以内,按照唐宋时期形成的棋盘式街道和明清建成的四合院民居格局,分绝对保护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在绝对保护区内,拆除了所有现代建筑,改造成对外开放的四合院民居。
    阆中古城的核心区内,还进行了一项令古城生辉的道台衙门项目。
    走在阆中古城小街小巷,古朴之气扑面而来,游人如织。
    同为古城的赣州市目前财力有限,只象征性地修复了灶儿巷,也是半古半洋,还没有像阆中一条完整的古街。走在赣州古城小街小巷寂寞空落,难得见到几个游人。
    两城同属风水名城,阆中政府借题发挥,借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之名气,把风水旅游文章做大做强,远在城外公路上就不时见到宣传阆中风水名城的广告牌。
    在四川省旅游局制定的旅游总体规划中,已将阆中列为“中国风水文化旅游观光目的地”。当地政府公开宣传古城的风水特色,以此为文化强市的着力点和亮点。去痕中旅游者十有八九被这座风水名城知名度吸引。风水景区旅游收入成为当地旅游的重头戏。当地老百姓也从中受益。
    而同为风水名城的赣州,赣州的风水含金量远远超过阆中,学界一句话“世界风水在中国,中国风水在赣州”,说的就是赣州是形势派风水理论的发源地,是杨公风水的发源地。 从古到今,赣州风水名师层出不穷。典型的杨公风水作品在赣南比比皆是,明清皇家风水的典型作品如北京十三陵、故宫等建筑的营造都是出自赣州风水名师之手。
   面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赣州有的部门却视而不见,忌讳公开谈风水,也无视杨公风水是赣南独特的客家文化资源,没有加以利用和开发。以致有学者对赣州这种身在宝山不识宝的作法,感到不可思议。
   不可讳言,当地政府有的官员私下认可杨公风水是本地的文化资源,但是不敢公开谈论风水。畏畏缩缩之下,当然没有措施营造风水文化氛围,在某次媒体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的赣州旅游规划讨论中,风水旅游也不在其中。媒体怕风水两字。在偌大的赣州市区内外看不到一块宣传杨公风水的广告牌,更别谈为杨公塑像。民间成立杨公风水文化研究学术团体,到民政或工商部门申请注册时,一定要把风水两字删掉。在赣州各地,你随机采访年青人杨公是啥,恐怕十有八九会一问三不知,摇头以对。
    近期几次民间学术团体组织规模盛大的风水学术会议,海内外学者纷至沓来,但是当地有的官员原定出席会议,见到这种盛况不以为喜,反而生怕影响太大,会被人们议论自己搞封建迷信,影响自己的仁途,就远避会议不敢出席。这种视风水为温疫的恐惧心理,让人啼笑皆非。有几个有文化商业眼光的商人看中赣州风水资源,投资不少搞风水景区建设,但是大环境因为没有营造大氛围,景区冷落。
   由此看来,有什么胸怀的官员就有什么样的文化格局,有什么样的文化视野就有什么样的思路,有什么样的态度和举措就有什么样的效果。
    (鉴于暑假大中院校放假的教师和学生有志于来赣州学习杨公古法风水,赣州风水养生堂决定将于8月17日举办第四期杨公古法风水学习班。报名方式:电话:13766307454;QQ:175613195,421184777)
与弟子同考察天后宫

 

 
考察张飞庙

 

 

考察风水大师袁天罡、李淳风墓

 

 

考察阆中古城

考察阆中烈士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