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珏老鹅 民营企业海外收购有看头


  近日,四川汉龙(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汉龙矿业确认已向澳大利亚上市企业、铁矿石勘探及发展商Sundance Resources Ltd.公司提出全资要约收购。收购价每股0.50澳元,收购总金额约14.4亿澳元。此收购报价比SDL在7月15日的收盘价高出25%。

  该事件一大标志性意义是中国企业有望入主全球第三大未开发铁矿区。SDL拥有位于喀麦隆的穆巴拉铁矿项目绝对控股权。目前,穆巴拉铁矿已探明储量28亿吨,潜在资源过百亿吨,可供开发约50年。SDL的项目预计2014年开始生产,产量每年达5000万吨。此前3月18日,汉龙矿业通过收购Talbot家族手中持有的SDL股份,以18.6%的股份成为SDL的单一大股东。汉龙矿业这次又在短短的四个月之后,再次发起全资收购,可谓“势在必得”。

  翻看汉龙集团近年收购动作,堪称“疯狂”:2009年10月,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钼矿公司Moly Mines Ltd 55.49%股权;2010年3月,8000万美元收购全球最大钼矿公司美国General Moly公司25%的普通股;2010年11月,500万澳元收购澳大利亚铀矿开发商Marenica公司;今年7月,1.44亿澳元洽购澳洲Bannerman Resources公司,后者在纳米比亚拥有铀矿资源。

  翻看汉龙集团收购动作,可以看出除了央企和地方国企进行国外矿产资源收购,民营企业也迈入这一阵营。对于民营企业海外收购,特别是进行矿产资源收购,个人观点如题,比较看好。

  五勤斋2009年2月份曾发两文《财经演义(第三回) 中铝豪投》、《财经演义(第四回) 亚庆擢升》,讲述当年中铝拟195亿美元收购力拓一事。其时,指出“更高层面代表着国家意志。“摸着石头过河”,这句改革名言适用于如今的巨额海外资产收购。现在到了考验澳大利亚政府和精通中文的陆克文的态度与智慧的时候”。收购协议面世后不到一周,掌舵并主导推动收购工作的中铝肖亚庆被调任为国务院副秘书长。

  当时的担心最后成真,肖亚庆的任命更授人以柄,中铝是国家的,政企是相通的。“中铝收购等同于中国收购”,意识形态存在的事实鸿沟使得力拓遭受来自政治方面的巨大压力。加之大宗商品的价格回暖,力拓随拒绝了此桩收购,以向中铝支付1.95亿美元的“分手费”结束。

  回顾中铝收购这段历史,既然是进行国际收购,就要有国际思维、按照国际惯例办事,讲究普世原则。自己说中铝是商业化运作,且不看中铝尚未改制的现状,就是肖的任命,也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换个立场来看,作为被收购方的企业,很多是西方列强。从深层次上讲,对于来自中国的收购,根子里就有冷战思维留下的抵触情绪。如果再来个彻头彻尾的秉承国家意志的企业收购,无疑是挑战底线。

  与国有企业相比,民企海外收购有自己独特的优势:首先,民营企业没有官方背景,因此在收购时没有太多的政治敏感度,也利于国外政府的审批其次,民企相对国企而言,民营企业的决策机制以及体制的灵活性优势还是很大的,这次的汉龙的收购正是这也的明证。其实,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只要是对于中国的政策性资源有利的收购,对于国家整体而言,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看好民企进行海外收购,期待再有惊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