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出发点与风险并存的萨博合作案


      
  随着中国跃居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销售市场,随着中国迅速成为新兴对外直接投资大国,寄希望于从中国寻找出路的西方知名车商日益增多,而在同业竞争和政府提高产业集中度政策导向双重压力下,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眼光投向海外,企望通过与海外知名汽车制造商直接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继腾中收购悍马、吉利收购沃尔沃之后,萨博在中国一波三折的寻找合作伙伴行动吸引了众多眼球,庞大集团、浙江青年莲花与萨博签署战略合作计划,引起了广泛议论。

  萨博寻求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因为依托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销售市场比在其它市场扩大销售及生产更容易解困,而且目前中国资金足够充裕;选择庞大汽贸这家全国最大专业汽车经销商作为合作伙伴也有助于开发在中国市场的销路。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萨博本身品牌较有价值,其研发和制造技术都不乏独到之处,若能通过与萨博合作迅速做大,在中国汽车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进程中,就能大大降低被淘汰的概率。而且,在寻求与萨博合作的过程中,庞大集团等中国企业表现出了作为企业家最可珍视的“动物血气”和决策高效,追求商业机会如饥似渴,决策迅速,执行有力,这都是中国产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值得保持弘扬。对相关中国企业行动的某些抨击并不十分恰当:

  ——庞大汽贸进入汽车生产领域并不是“分散精力”,因为庞大汽贸之所以打算参股萨博合资汽车厂和萨博母公司世爵,目的并不是为了控制生产环节,而是为了巩固其在汽车销售主业领域的地位,通过股权参与赢得关系稳固的合作销售品牌。毕竟目前我国汽车经销行业的基本格局是“小、散、乱”,市场集中度低,庞大汽贸这家全国最大专业汽车经销商所占市场份额也不算高,2010 年为2.6%(《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当前的小小优势并不足以确保庞大汽贸在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进程中胜出。而且目前国内大部分汽车厂商都设立了销售公司自行掌握经销大权,汽车销售市场上厂商强势而专业汽车经销商弱势的特点非常明显,庞大倘若不能改变对汽车厂商的弱势局面,就会始终面临较高的被淘汰风险。而要改变对汽车厂商的弱势地位,出路之一是继续广泛铺设销售网络,提高市场份额;出路之二是股权参与上游汽车制造环节,最好是两手都抓,两手都硬。

  5月份赴欧洲考察前,庞庆华就说过,与萨博合作不是为了改变庞大的汽车经销商身份,而是为庞大增加一个销售品种,就跟当初的斯巴鲁一样。“参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我的销售体系,不然将来忙什么?”6月1日从欧洲回来后,他再次强调,“这是一个正常的投资活动,创造一种模式,保护我的区间。如果转去做汽车制造,去跟其他汽车厂商竞争,这是因小失大”。[1]从上述表述来看,庞大汽贸的决策者对与萨博合作的根本目的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再考虑到庞大汽贸已于6月29日宣布拟收购湖南永州、衡阳两地3家汽车销售公司100%的股权,[2]该公司双管齐下夯实汽车销售主业的意图显而易见,成功上市融资也为其实施双管齐下的扩张战略提供了较为充裕的资金支持。

  ——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国内企业以协议、要约等方式收购境外企业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资产或其它权益的项目,必须事先报备,得到确认后方可进行相关谈判;而庞大汽贸未向国家发改委报送书面信息报告就与世爵达成谅解备忘录并对外公布,以至于发改委最初还是从媒体上得知庞大收购萨博一事。但此举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因为庞大汽贸与世爵达成的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谅解备忘录,不是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要约;达成谅解备忘录后再向发改委报备,然后开展深入的尽职调查和协议谈判,并不违规。而且,我们需要记住一点,政府对境外投资的管理规章根本出发点是在不损害效率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风险,假如管理规章实施的结果是使得企业普遍丧失商业机会,那么这就表明这份管理规章本身需要修订了。

  ——庞大在签署谅解备忘录后向萨博支付4500万欧元购车预付款之举受到了外界较多批评,认为在没有开展成文可行性研究的情况下便匆忙付出这么多预付款,可能沦为呆账。庞大付款后次日萨博部分复工,随后又因为前几天没能支付货款、供应商停止供应零部件而再次停产,也加强了反对者的抨击声浪。不可否认这4500欧元预付款存在呆账风险,但中国汽车销售市场这个江湖的风波险恶即使没有超过西方国家,至少也不会比那里平静太多;在这样一个市场从最基层摸爬滚打23年跻身中国企业500强,9名董事中有7人从一线销售员干起来,庞大集团应该不会不对这笔预付款的安全作出相应安排,只不过若有相应安排,公司并无义务在第一时间向外界公众公布这些安排的详细内容。而如果有这样的安排,庞大在萨博最困难时候支付的这笔解救燃眉之急的预付款和其它付出,必定都会在日后的合作中得到某种形式的报偿。

  尽管如此,庞大汽贸、青年莲花与萨博的合作仍然存在一系列风险和不确定性,除了汇率等常规商业性风险之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庞大和青年的实力足够实现这个计划吗?销售加生产重组的计划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而庞大和青年能否拿出那么多资金投入存在疑问。在汽车销售企业中,庞大每年利润不少,2008—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6.0089亿元、10.1468亿元和12.4265亿元(《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而且今年在A股上市还成功融资63亿元,使得庞大汽贸与其它汽车销售行业同行相比占有相对的资金优势;但我国汽车销售行业特点是汽车供应商一般要求经销商须首先付全款才能提车,因此该公司已有业务的预付账款及存货资金占用较高,资产负债率较高,能够动用投入萨博项目的资金绝对数量并不是很多。截至2010 年末,庞大汽贸的资产负债率为86.50%(母公司口径);而且庞大汽贸部分资产因用于担保和保证金,其所有权受到限制,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长期应收款和一年内到期部分、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截至2010 年12 月31 日净值合计为136.5328亿元。加上4月IPO时已经确定的募集资金使用项目合计需投入18.5115亿元(《庞大汽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在巩固了其已有主业的基础之后,面对萨博这个IPO之后达成谅解备忘录的新项目,庞大汽贸还可以动用多少资金?这些资金能够填满萨博的需求大坑吗?

  其次,根据公布的谅解备忘录,在拟议成立的汽车生产合资公司中,浙江青年莲花将持有45%的股份,萨博和庞大集团分别持有45%和10%股份;在拟议成立的汽车经销合资公司中,浙江青年莲花将持有33%的股份,庞大集团持有34%,萨博持有33%。几乎是三家均分的股权结构,这可能会在公司决策中造成很多不确定因素,搞不好会使得公司日常经营沦为不断的扯皮争吵。

  第三,萨博本身产权结构很复杂,而且俄罗斯人安东诺夫也有可能取得萨博近30%股权,这会使其股权结构更加复杂,也提高了萨博与庞大汽贸、青年莲花合作生变的概率。

  第四,萨博汽车的生产平台所有权还在通用汽车和欧洲投资银行手里,这样拟议中的合资制造公司面临风险可想而知,就是合资销售公司,也有可能因为生产中断而断货。

  综合第三、第四所述,从自身股权结构到技术和车型的所有权、债务负担等等,萨博目前应该是陷入了一团乱麻之中,庞大汽贸预付的车款恐怕还不够他彻底解困。5月18日,在萨博竞购战中退出的华泰汽车通过其总裁助理、国际销售公司总经理赵毅表态,称投资萨博的风险不是3000万欧元,也不是6500万欧元,而是6亿欧元(约合53.1亿元人民币);虽然外界不知道详情和华泰公司上述计算是否确凿,但萨博确实需要一场彻底的清理,甚至包括采取破产重组的方式,清理出一个干净的壳之后才能彻底解困。如果是这样,在此之前的外部参与者恐怕到头来都会白忙一场。因此,即使庞大汽贸和青年莲花继续推进这个合作项目,也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为人作嫁。

  最后,庞大公布的合资协议中规定合资公司有关的争议拟采用在香港国际仲裁中心仲裁的方式解决,这一条有侵犯中国司法主权之嫌,也会使得庞大汽贸、青年莲花在未来的投资争议中处于先天劣势,更难以赢得中国政府方面的赞成与支持。扮演萨博“救世主”角色的庞大汽贸、青年莲花为什么会同意这样一项条款,令人难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