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是似乎很猛,我们知道这是08年大幅滑落后的补涨,但近期的增长体现出类似07年的海外区域市场爆发的特征,这种增长也要注意自我约束。
1、中国汽车出口增长仍不理想
根据全国海关统计,2011年1-5月的中国汽车累计进口38.9万台,增速21.7%,较1-3月的增速31.7%仍低10个百分点,而1-5月全国海关出口29.9万台,增速53.8%,较1-,4月的54.4%减速0.6个百分点。1-5月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32个百分点。这其中的核心原因是4月的进口同比下滑3%,而5月同比增长23%,进口的探底后加速回升趋势明显。
针对今年的汽车出口增速较高,我们必须看到: 08-09年的汽车出口增速严重偏低于进口,因此出现今年的出口增速回补并不代表出口形势良好,汽车出口仍需要更多支持。从进出口量的变化也可以清晰的看到出口的压力。07年汽车出口68万台,而进口31万台,到今年1-5的出口仅有30万台,是07年的50%,而进口是07年的120%,两者反差巨大,汽车出口局面没有得到有效发展。
2、中国汽车出口的变化
汽车出口
1-5月出口量
增速
合计
298667
54%
拉丁美洲
97961
176%
亚洲
94106
22%
非洲
54665
10%
欧洲
45459
116%
大洋洲
5705
59%
北美洲
771
-90%
虽然11年的汽车出口总量不大,但区域性的增长异常突出,今年1-5月的汽车出口增长达到54%,其中的北美市场是负增长,而拉美市场是176%的高增长。尤其是拉美市场已经超越亚洲市场成为最大的汽车海外市场,这样的市场规模和增速都是超级突出的。而5月的拉美市场出口占1-5月的22%,拉美市场的增长仍在加速中。
我们的南美出口是在逐步建立本土化的ckd组装,出现了一些工厂。但我们的有些做法是利用拉美贸易的内部协议进行擦边的拉美内内出口转移,这样对拉美市场的贸易秩序带来一定压力。
3、中国与拉美国家对进口车态度截然不同
海外市场的规模小,市场增长慢,这与中国不同。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年轻消费群体的学历层次和消费观念与上一代人有很大差异,因此中国的私车消费能够强势持续高增长。而海外市场的经济增长相对迟缓,原有的传统产业布局已经相对稳定,在经济体制不太好的情况下,恶性政策保护也比较强烈。
海外各国对进口态度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是鼓励进口,尤其是进口汽车产品,这些产品来自发达国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贸易失衡问题,同时这些国际车企的国内政治影响力大,给些优惠就能改善中国的海外政府关系。而拉美国家没有建立中国这样的外向型体系,对进口的容忍度低。
4、拉美市场的反应
第41届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首脑会议6月29日在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闭幕,巴西和阿根廷等南共市主要成员国在会议上强烈呼吁加强对进口产品的限制以保护地区工业,这被分析人士视为南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升级信号。
根据巴西政府向南共市贸易委员会提交的建议,南共市应允许各成员国调整关税,根据本国情况对于地区外进口商品提高关税,以保护本国产业。南共市另一个重要成员国阿根廷也在会议期间提出类似建议。阿根廷工业部长德沃拉?希奥尔希在发言中指出,南共市成员国应采取进口替代政策,采取共同行动抵制来自其他地区产品的不正当竞争。
阿根廷工业部长甚至还将矛头直指中国产品。她呼吁南共市其他成员国要重新审视和中国的贸易关系,警惕中国产品对南共市成员国工业体系造成“严重冲击”。
5、我们应该强化自控
我们在海外需要有效的自控,防止增长过快。而且自控的好处很多。
出口自控有利于产品的适应性改进。我们发现一个市场就蜂拥进入,这样高增长带来的产品问题难以快速改进。
出口自控有利于防止恶性价格战。中国人在海外的恶性价格战很厉害,如何实现爆发式出口的防止恶性价格战,高增长后的约束性保护还是有必要,这很难实现,但我们不做,最终别人也会去做。
出口自控有利于防止过分利用贸易规则的边缘行走,国内总有喜欢利用海外贸易的规则进行贸易最大化的倾向。由于我们的出口局限在某一细分市场,过分利用贸易规则肯定会带来报复。中国的出口太强大了,只要有空隙,迅速就能利益最大化,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加强自律。
中国汽车出口高增长也应自我约束
评论
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