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税收增速3倍于GDP 消费减税正当时


  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与经济高速增长相同,上半年中国税收高增长的神话也依旧延续。

  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相同,2011年上半年中国税收高增长的神话也依旧延续。财政部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相当于去年全年税收收入的68%,是上半年全国GDP增幅9.6%的3.1倍。其中,在上半年的税收中,消费税、营业税等间接税的占比高达46.6%。

  对于上半年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现象,财政部分析,高速增长是因为税收征管部门加强了对土地增值税的预征和清算管理。从去年5月后,各地调整土地增值税预征率,除保障性住房外,东部地区省份预征率不低于2%,中部和东北地区省份不低于1.5%,西部地区省份不低于1%。政策调整的增收效应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体现,去年上半年基数则较小。

  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收入已经保持十几年超高速增长了,每年的增速,差不多都是GDP增速的两倍,去年税收7.74万亿,同比增幅达22.64%,是同年GDP同比增速10.3%的2.2倍。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中国财政税收收入将突破10万亿大关,不合理的税制结构已成为我国宏观税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繁重的间接税导致税收增长和物价高度正相关,这种不合理的税收亟需改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增收,会抑制民间消费,因而从整体上来说,政府增加税收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间接税导致中国部分商品价格高于美国,在人均收入远不及后者的情况下,将使得扩大内需成为空调。此外,1至6月,中国个人所得税完成3554.78亿元,同比增长35.4%,个人所得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1%。个人所得税的增收,则会降低劳动收益率,抑制劳动供给。

  对于企业而言,受到定价机制与供求关系的影响。一旦国家对企业征收的间接税过高的话,间接税将变为流转税,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目前,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中国消费品出现“涨价潮”,消费者作为一个弱势群体,最终只能无奈接受商家普遍调价这一结果,简单而言,消费者最终将承担部分税收的承担者。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财政政策报告显示,按全口径计算(政府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预算外收入、土地有偿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的中国宏观税负,2010年中国政府的宏观税负增加到34.5%。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低收入国家的宏观税负较宜为13%左右,中上收入国家应该是23%左右,高收入国家是30%左右。

  2010年国际人均收入排名,中国人均收入位列109位,目前中国还是一个中低收入国家,但是我们的税收标准已经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富国穷民”现象严重。贫困县盖起豪华大楼事件屡屡发生,这也充分说明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做到,将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作为每一个纳税人,我们有权知晓地方政府的经费开销,税收体制改革的同时,地方经费开销透明也是迫在眉睫。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中所确立的“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来看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明显阻碍了这一目标的达成。作为民事大戏的开局之年,民众对于民生改善抱有殷切希望,上半年税收增速3倍于GDP之时消费减税正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