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状元弃北大,拷问中国教育体制


  今年高考,北京三名女生以676分的相同成绩(不含加分),并列文科第一名。三名女生有诸多相同之处,除了统一报考了香港大学外,但是她们通通放弃了北大。这则消息一经发出,人们纷纷猜测,他们为什么选择港大而放弃北大?其中一名学生的家长那里了解到,孩子一直都不是那种死读书的类型,她选择港大是想尝试不同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而来自香港大学消息,三名女生全部选择去港大就读,并且全部获得每年16万港币全额奖学金。

  选择哪所大学是学生自己的自由,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无论在哪上学,只要为国家效力,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是一样的。只是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它,并不是这个事件本身,而是其背后更深层次的问题。试想,北大培养了那么多亿万富翁,而港大好像没有培养出什么亿万富翁。正如网友徐彦一针见血地指出:香港的大学,固然因为香港地理位置的优势,有着比内地大学更加吸引人的地方,但是更多是因为大陆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大陆的高校的一些做法让中国学生失去了对大陆教育的信心。

  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早就受人诟病,国人也可以清楚地看见中国教育的失败现象。钱学森在晚年时发脾气,直指当前的教育现状,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总冒不出杰出人才?”就是很好的例证,而让他“着急”的主要是两个——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这也正是当今大学最棘手的任务和受到诟病最多的症结所在。

  所以,在地域和教育体制上都占有优势的香港高校自然成为大家的一个选择,造成了内地学生的流失。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改革大陆教育体制中的形式化、空浮化等现象,让中国的大学能够真正是在培养学生而办学,还中国教育一个以“教育为本”的体制,这样才能留住学生,同时,也要适当考虑师资和奖学金的辅助手段,来吸引优秀人才留在内地高校,但关键还是要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学生才会留在内地高校!

  优秀生源的流失,高等教育经费的疲软,高校师资力量的外流……有关评论家如是说。我们可以看看,香港哪所大学会毕业的时候,让学生用就业协议书来换毕业证书?香港的大学哪所会因为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书面考试没有经过哪个级别而让学生无法毕业?香港的大学哪所会让学生做这么多的愚昧而形式的事情,可是基本的专业都没有学好?

  从小学到大学,我们中国人把学校分成了重点与普通之分,甚至现在也有了贵族与平民之分,也就是从上学开始,孩子们的思想意识里就有了浓厚的阶级意识与功利思想,这种阶级的划分不是团结广大工商农学兵的,而是因为家庭背景、经济条件与人际关系等原因,被划分成若干不和谐的学校类别。无论哪一个学校,老师们听校长的,校长听教育局长的,教育局长听分管教育的副市长的,副市长听从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一级压一级,没有在教育研究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体系与特点,一切都听“领导的”,把教育阵地当成了官场!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这就是我们脱离了教育本质的学校,钱老的遗问听起来是那么苍白无力,却又是惊天呐喊。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候,在中国急功近利的发展中,试问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有几个人是把毕生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与培养人才上?一句话,中国教育的前途、中国的前途就在于中国教育,应该动真格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