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效应”会有连锁反应


  随着教育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特别与大陆有血缘关系的台湾和香港的大学的在内地招生,两岸三地的高校对尖子学生的争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中国高等教育建国以来几十年的发展,除了白白的耗费了无数的国帑之外,其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尽管国内顶尖的两大高校,清华与北大国家不惜巨资,两校也是雄心勃勃要在若干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然而,在花费了数以百亿计的金钱之后,其与国际名校的距离,非但没有缩小,公布是越拉越大,大有江河日下的趋势,如今即使是亚洲,其实力也已经落后于香港及台湾的顶尖名校了。

  开放与台湾高校到大陆来招生实在是一件好事,其所带来的“鲶鱼效应”已经日益显现出来,这我们从大陆的尖子考生越来越倾向于港台的这样就可见一斑了,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的现象,至少可以让那些还自我陶醉的教育官员及有关高校警醒,再这样下去,只怕连二流的学生都不一定能够招到了,而没有一流的学生,又怎么可能会成为一流的名校?

  这一现象的出现,有人归结为是教育行政化、教师官员化的恶果,这话即使不全对,至少也是大致不错的,这一点已经从各高校教授,甚至是名教授都打破了头去竞争本校一个处级,甚至是科级的领导岗位就可以相见了。 

  据说,今年就连北京的考生都对北大清华不感兴趣,而争着往港台跑了,这绝对是一个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