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拉加德对卡恩“变与不变”的变与不变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卡恩因涉嫌性侵犯今年5月14日在美国被捕,有关IMF新总裁人选的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这个问题终于有了明确答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6月28日正式宣布,现任法国财政部长拉加德当选为该组织下一任总裁,任期将自7月5日开始,为期5年。尽管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机关于7月1日认为指控卡恩性侵犯的酒店女服务员证词存在重大漏洞,做出释放卡恩的决定,同时退还卡恩此前交纳的100万美元保释金和500万美元担保金,但显然卡恩不可能再夺回前不久“辞去”的IMF总裁旧职,最多也就是梦想一下与萨科奇竞争法国总统吧。目前看来,随着IMF新总裁人选的尘埃落定,有关拉加德在IMF总裁任上的施政主张问题又成为人们新的关注点。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言,拉加德上任后究竟会如何点燃这三把火也同样至关重要,因为这三把火关乎未来IMF在“后卡恩时代”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其实,无论是一把火也好,三把火也罢,甚至不点火也行,IMF的新总裁是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未来IMF要走什么样的路。一般来说,对于任何一个机构而言,只要领导人出现更替,都存在着一个施政理念问题。不过,施政理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有一个参照系才能够看清楚,而这个参照系就是IMF老总裁卡恩的施政理念。也就是说,一定要看看拉加德在施政理念上与其前任卡恩相比到底有哪些相同与哪些不同,才能够对未来“拉加德时代”IMF在世界经济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显而易见,拉加德与卡恩之间相同点有很多,如两人都是法国人。当然,不同点也有很多,如拉加德是女人,而卡恩是男人。不过,对上述异同关注起来都不会有太大意义。现阶段,人们对拉加德最为关注的是,拉加德未来坐在IMF总裁这把交椅上的施政理念是否会烙上其前任卡恩的影子。

  应当看到,虽然将卡恩这个前任作为人们了解拉加德的坐标系并无不妥,但并不能够简单认为拉加德与卡恩主张一致就是不变,而与卡恩主张不一致就是改变。事实上,即使卡恩本人,也时常处于变与不变的纠结之中。现在,随着卡恩因所谓的“强奸案”而在仕途中被踢出局与拉加德的继任,针对“卡恩坐标”,对于卡恩作为前任IMF总裁在行政理念上的“变与不变”,拉加德也存在着变与不变的问题。

  首先是“卡恩改变+拉加德不变”。对于卡恩主张改变的某些方面,拉加德上台后也会承上启下,将这种改变继续下去。众所周知,卡恩对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这件事情一直很“上心”。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过去的4年中,卡恩比较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对IMF进行了份额改革,让发展中国家拥有了更多的金融话语权。对于卡恩的上述改革大志,有理由相信拉加德会坚持下去的。据悉,前不久拉加德在与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财政部副部长谢旭人等会面时,探讨了IMF改革计划,特别提到2008年中国在IMF得到了超过4%的代表权,在IMF改革结束的时候,中国将得到6.39%的代表权。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当然代表权的占比也会继续增加。

  其次是“卡恩改变+拉加德改变”。对于卡恩主张改变的另外一些方面,拉加德上台后则并不会轻易从其前任手中接过这种变革的接力棒。应当看到, 对于一些国家提出建立新的超主权储备货币,卡恩曾经表示,这一探讨是“完全合理的”。不过,对于拥有当今世界金融霸权的美国来说,在美国经济尚未完全摆脱国际金融危机阴影而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复苏情况下,卡恩的这种表态无疑是“哪壶不开提哪壶”。由此,许多人也猜测卡恩就是在这一点上与美国人结下梁子,最终导致卡恩在美国被人家美国人算计。相比之下,在处理公共关系方面,拉加德却比卡恩成熟老练许多。实际上,卡恩当选IMF新总裁,不仅获得了欧洲国家出于传统情感上的支持,而且也通过周游列国获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甚至还获得了搞到IMF前任卡恩的美国人支持,至少可以说明拉加德在主张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过程中主张少破多立,并不会轻易伤害到美国人固有的金融霸主地位,特别是不会轻易触动美国在IMF中较为敏感的一票否决权。

  再次是“卡恩不变+拉加德不变”。对于卡恩坚持不变的某些主张,拉加德上台后相信也会坚持与卡恩保持一致。应当指出的是,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卡恩一贯坚持主张IMF应发挥建设性作用。相比之下,拉加德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也有相似之处。对于欧债危机,拉加德最近的表示是,欧洲目前是最需要IMF援助的地方,希腊、葡萄牙和爱尔兰占了欧元区GDP的6%,三个国家的问题不同,但每一个国家都对欧元区很重要。

  最后是“卡恩不变+拉加德改变”。对于卡恩并不积极加以改变的某些方面,拉加德上台后则很可能会着手改变。长时间以来,外界对IMF机构官僚作风、效率低下、对全球经济预警和监管失效等一系列问题的指责不绝于耳。应当承认,在改变上述缺陷方面,并没有看出卡恩有什么大的作为。不过,卡恩的不作为并不等于拉加德也不作为。据了解,在确定IMF一些职位人选的过程中,拉加德已表示要按照能力而非国籍做出任命。与此同时,与卡恩总喜欢对其女下属“动手动脚”的风格相比,尤其值得赞赏的是,作为首位女性总裁,拉加德尊重女性理论上就是尊重自己,她倾向于在内部改革中应该突出她的女性身份,甚至还主张在同等条件下给女性职员更多机会。当然,在一些问题上,卡恩并没有做出突出“贡献”并不一定证明卡恩无为,也并不一定证明卡恩无能,而是因为卡恩在IMF总裁任上并未来得及一展身手就“载了”,如在未来G20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下如何发挥好IMF的作用,卡恩就没机会“与时俱进”了。从这个意义上讲,卡恩的遗憾倒也为今后拉加德在IMF总裁任上留下了“立功”机会。

  迄今为止,对拉加德就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之后到底会有什么主张和作为,外界做出的猜测甚至判断有很多“版本”。这些“版本”或许都有各自的道理,不过,无论从哪些方面去观察拉加德,都离不开上述 “卡恩坐标”的四个方面参照。现在看来,在涉及到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与处理欧债危机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拉加德与其前任卡恩之间不会有大的区别,但就处理美国在IMF中特殊地位等看似敏感性强与IMF自身改革等看似技术性强的问题而言,初步印象是,拉加德的国际交往能力与处事能力或许要比卡恩老道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