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如何与世界共赢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高质量物质生活正是以制造业为基础的,社会生活中有70%以上的用品是制成品。制造业分布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已经使它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推动力。可以说,没有制造业就谈不上农业、建筑业、服务业,没有制造业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就可能停滞不前。制造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的作用是任何其他产业所无法取代的。当前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成为就业的重要市场和出口主力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从国家层面而言,这是“大国崛起”的一段重要篇章,如奥运,如飞天,如三峡,如高铁,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之梦终于照进现实;就百姓生活来说,“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已推及这个辽阔国度最偏远的乡村,汽车开进了千家万户……而这一切的背后,无不有赖于机械行业的发展与进步——这十年正是中国机械工业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进入21世纪,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形成,信息技术正在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及其深刻和全面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使制造业的竞争环境、发展模式及活动空间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制造业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受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的影响,正在逐步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基地。但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以下结构性矛盾和主要问题。

  中国制造业现状

  制造业订单加速向外流失 外贸转内销难做

  上半年,中国外贸制造业企业面临着低端“被蚕食”、高端“上不去”的尴尬局面,尤其是低端加工制造业订单正在加速向外流失。”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吕博认为,未来中国制造业订单流失现象将越来越突出。[详细]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及其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

  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部分行业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提高。[详细]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制造业现状和差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有了显著的发展,无论制造业总量还是制造业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可以肯定地说,至少在21世纪前50年,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是,面对21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中国制造业面临以下结构性矛盾和主要问题。[详细]

  罗百辉: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对策

  当前,我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水平低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与经济发展脱节,外资所占比例偏高,生产率与国外相比没有任何优势,为解决当前制造业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及中国制造”落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务必将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详细]

  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创下10个月新低

  汇丰银行2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5月份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为51.1%,较4月下降0.7个百分点,创下10个月新低。[详细]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看点:权威解析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特点

  近年来,面对制造种类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的客观现实,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推进制造业和信息业的融合,推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推进自主创新,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力。[详情]

  看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研究

  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三十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发展,再经过三十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开放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为这些进步高兴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存在的问题,政府和企业有责任予以关注并纠正。[详情]

  分析中国制造业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路研究

  中国的制造业通过三十年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自主发展,再经过三十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由开放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为这些进步高兴的同时,我们还应看到存在的问题,政府和企业有责任予以关注并纠正。[详细]

  美国制造业产业链受困 中国制造业崛起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保罗认为,美国政府多年来对制造业的不重视,才使得中国的崛起让美国吃到了不小的苦头。美国要拯救自己的制造业不能单方面的设置贸易壁垒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应该采取多种形式的举措对美国的制造商提供直接的支持。[详细]

  龙永图:中国制造业是朝阳产业不必惧怕反倾销

  日前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的“中国制造•佛山论坛”上,龙永图指出,中国制造业是朝阳产业,丢掉了制造业,就是自废武功,转型升级并不是要将传统产业丢掉,而是要将行业做精。对于陶瓷业等行业正在遭遇的反倾销,龙永图认为,不必惧怕,中国制造业再顶5年,反倾销条款就失效了。[详细]

  李培根院士解读2010年中国制造业及信息化十大热点

  2011年3月18日,由e-works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网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制造业CIO年会暨2010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岁末盘点颁奖典礼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在年会上对“2010年中国制造业及信息化十大热点”进行了解读。[详细]

  日专家认为中国制造业自动化进程正在加速

  中国的制造商正开始向价值链的高处攀登。并非仅是生产的成品在改变,工厂的车间也随着制造商以更高级的技术取代越来越昂贵的劳动力在发生着变化。[详细]

  樊纲: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机会在于“实业”

  在主题为“新型工业化战略下的中国工业发展之道”的2009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论坛上,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著名经济学家樊纲表示,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制造业的机会在于全球关注的实业回归。[详细]

  中国制造业的利与弊

  看点:绿色经济是中国持续发展的关键

  “利”方面:环境问题目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加强环境保护也已成为中国政府目前的重点工作。中国政府在环境问题的解决方面非常迫切,以往相关部门在处理环境污染问题时采取的政策缺乏有力的中国政府支持,地方环保局的管理权限无法有效地提升中国的环境保护。随着环境问题不断恶化,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的GDP绿色增长的关键在于在环保问题上采取新策略,而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是关键因素。

  “弊”方面: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温家宝总理曾表示中国需要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担负自己的责任,必须抓紧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温家宝表示目前面临的局势非常严峻,应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详情]

  中国制造业出口现状与对策

  中国制造往何处去?是近来非常热的一个话题,虽然,在国际上叫得响的中国牌子还不多,但中国制造的确是中国经济最响亮的一个品牌。从服装、鞋帽,到笔记本电脑、手机,中国制造成了价廉物美的代名词。然而,在劳动力成本增加、人民币汇率上升、银行利率上调、出口政策调整的背景下,靠低价打天下,这条路似乎再也走不通了,中国的制造业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详情]

  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是民族产业(或称“本国产业”)促成的,还是外资产业促成的?或者,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统计表现,反映的是(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还是外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这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价值判断。[详情]

  中国制造业转型路径与阶段性探讨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十多年以来,除了人民币升值、人力成本上升、美元贬值、次贷危机、出口退税政策、节能减排等宏观环境因素引发的被动转型而外,诱发和推动中国制造企业主动转型的,则是中国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规模和日益成熟的消费结构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详情]

  中国制造业三十年来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

  关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一直是媒体的热门话题。八十年代中叶,中国的制造业开始重新崛起,逐渐有很多家庭开始购买国产的电子产品和轻工产品,电视上开始有了各类产品广告,给我印象很深的一则广告是黄石生产的好乐牌冷饮机。从八十年代后期,中国逐渐开始有了自己的消费品名牌,各个大城市都拥有了自己的消费产品名牌,例如武汉的莺歌电视、荷花洗衣机等等.[详情] 

         国外制造业发展启示

  日国际制造业产业转移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现代科学技术强国都是从制造业强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制造本身就是科技应用的过程。

  日韩制造质量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的迅速发展,价格低廉的中国产品迅速渗透海外市场,与海外市场企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

  自主创新:日本企业竞争力的保证

  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使日本家电高附加值产品不断,给它们带来滚滚财源。

  中国制造业如何与世界共赢

  “Made in China”已深入到了世界每个角落,并逐渐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全世界每四双袜子,就至少有一双是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七成的玩具是中国制造的;全世界70%的牙刷产自中国……我们无法想象没有中国制造的生活。然而,“中国制造”不能总是“物美价廉”,不能一直靠卖苦力、卖资源生存,“中国制造”不能总靠价格低廉、广种薄收、利润菲微血拼,而是要尽快地完成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生产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产品,真正地让“中国制造”扬眉吐气。

  “中国制造”从哪里突围 

  “中国制造”想要完成从做大到做强的转变,没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蜕变是不可能的。对于外贸依赖度超过了73.5%,外贸总额己位居全球第二,并可能在2010年前问鼎全球第一的中国,蜕变可说是生死攸关。[详细]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有人将中国汽车形容为“汗水工业”,按照我的理解,有点费力不讨好的意思存在。汽车行业的一种说法证明“汗水工业”这个称呼的由来。据说,在中国合资汽车企业中,外资提供30%的资本,拥有50%的股份,拿走70%的利润;而中方企业只得到利润的30%。[详细]

  透视全球化时代的制造业——强力互动中寻求共赢

  随着制造业在新兴国家蓬勃发展,传统工业发达国家抱怨正面临制造业“空心化”的危险,企业不断外迁生产基地、大幅度裁员,以及市场中不断涌现的“中国制造”、“越南制造”等,似乎都在印证这种担忧。然而也有研究数据表明,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产值不降反升,大型跨国企业用更低的成本创造了更高的利润,新兴国家为西方的制造业带来了第二个春天。那么,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业究竟呈现怎样的格局,谁是这场制造业变局中的赢家?[详细]

  结束语: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时期,制造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同样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几年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于是一些国家便认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虽然中国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但还远远不是制造中心。

  前十年我们创造了发展奇迹,后十年中国制造业如何与世界共赢呢?

  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并与技术创新融于一体是我国制造业得以高速、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中国政府应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适当给予企业政策和智力上的支持,使企业加速壮大,形成规模经济,从而带动国内相关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同时,国内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积极借鉴国际大型企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成熟的管理经验,要树立品牌意识,提高自身信誉度,积极打造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世界制造业市场是广阔的,而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必须把握机会,找到自己与发达国家制造业方面的差距,并根据自己的国情加以改进,为中国制造业和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以期尽快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和地位。相信,中国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未来真正的世界制造业强国。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中国制造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