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果留香


  蔬果留香

——香江行脚之二
  

  抵达香港的那一天,安排好住处,已是北京时间下午3点多钟,此时离晚上安排的活动时间,尚有近3个钟头。趁着这段空闲,我约上羊城晚报同行,出街买水果吃。

  香港市场的水果又平又靓,我在赴港前已多有所闻。一些到过香港的“过来人”,更是一味向我建议,按照内地的消费水平,很难承受上茶楼酒店海吃一顿的消费,但若说吃水果,那是绝对具有承受力的。初时我对此语不甚了了,只是在亲临其境后,才理喻这些“过来人”说的的确是有得之言。

  就说芒果吧,鹅蛋大的芒果,10港元可以买5只。这样大的芒果,在广州市场每只起码要人民币5元钱。250克重的印度苹果,11港元可以买5只;同样是11港元,还可以买5只啤梨。同样大的啤梨,上月我在白云机场候机时用12元人民币才买到一只。

  香港不出产水果,却堂而皇之成为全世界著名水果的云集之地,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你瞧,大街小巷,果摊处处,美国金山橙、菲律宾吕宋芒、日本水晶梨、南非葡萄、泰国榴梿、加拿大蜜瓜、纽西兰奇异果、台湾凤梨、夏威夷香蕉、中国大陆荔枝、鸭梨……等等,超过100个品种,“华洋杂处”,琳琅满目,令人食指大动,眼界大开,样样都想尝尝,个个都欲试试。难怪那些“过来人”,会把食水果当作符合内地消费水平的首选食品,对我们这些后来者热心推荐。

  后来经深入了解,我们方才发现,岂但是我们这些外来客,香港人吃水果,比我们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们每年在吃水果上的花费,总计就有20多亿港元,按地域面积或按人口比例,均高居世界首位。

  比起港人百吃不厌的水果来,香港的蔬菜市场似乎显得有些冷落。虽然蔬菜是港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副食品,但年销售额仅为7亿多港元。

  与水果市场一样,香港的蔬菜也是主要靠进口,总量占销售额的六成以上。进口蔬菜主要来源是内地、台湾、美国、澳大利亚、南朝鲜、日本、荷兰、泰国、新西兰等地,各地根据香港市场的需要提供各种新鲜的蔬菜。

  旅港期间,我曾到离我下榻的华商酒店不远的皇后大道西菜市场和九龙那边的观塘菜市场采访菜市行情,以价格而论,每500克菜芯、芥蓝售4港元,卷心白菜4港元。潮州咸酸菜8港元。以普通的上班族每月工资5000港元的标准来衡量,这些蔬菜的价格相当便宜。一位开蔬菜档的黄姓老板,听说我是广州来的记者,热情地为我介绍蔬菜市道。他说,香港主妇对蔬菜的要求是“鲜”“嫩”二字,各地属港的蔬菜包装,一直在改进,使其产品在抵港后仍保持原来一样新鲜,譬如采用真空包装便是其中一种。香港主妇对蔬菜品质和外观要求也比较高,喜欢选购残损少、干净、可食率高的蔬菜,并不很看重廉宜的价格。

  我问黄老板,内地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一带输港蔬菜的市道如何?黄老板坦言相告,内地的商家似乎并不十分掌握香港的信息,往往要等南朝鲜、泰国等地的新出蔬菜在港登场后,才姗姗前来应市。

  “唉,做生意讲究饮头啖汤呀!我们香港人,归根到底也还是希望钱能让我们中国人多赚一些回去嘛!”听罢黄老板的此番叹息,我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漪,是呵,商场如战场,到什么时候,内地蔬果才能占领更多的香港市场呢?看来,在这方面,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好多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