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发源于印度,流传于中国,乃至世界各国。其目的无非令人觉悟自心,离苦得乐。盖“佛者”觉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又佛以慈悲为本,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故。
佛出世后,说法四十九年,经后人结集起来,成三藏十二部。因为众生根性不一,对于所禀教法亦异,传到中国之后,就在这三藏十二部之中,大致分出来宗、教、律、密、净五大宗。这并不是佛特意地分出这五大宗来。在佛经里面,也查不出有什么宗、什么派。是为了适合众生的根性,在自然的趋中,后人继续前人各宗所学,才建立了这五大宗。五大宗的宗门下,是教外别传,专门修禅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下门头是先悟后修,由修而证。律宗是专持佛的戒律,先以执身,次第摄心。如五戒、十戒、二百五十戒、菩萨戒、三聚净戒等。由于严净戒律故,乃能由戒生定,因定发慧。密宗是专门持咒,注重事项须三密相应。这四宗比较起来,最初入手都稍难一点,唯独净土宗,最简单,最直捷。只坚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至一心不乱,即可蒙佛接引往生极乐,无论利根、钝根,都能摄受。
修净土法门,唯一的行持,就是诚心念佛。如果有人要问:“为什么要念佛?”现在先就字义上来说明这两个字。“念”字是一个“今”字和一个“心”字合成的。分开来说,就是“今心”,合起来说,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语,具足云“佛陀耶”。按中国意思来说,就是“觉悟”的意思,也就是“明白”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义,就是求得现前一念心的觉悟与明白。一念具足十法界,所谓“十世古今,不离当念,微尘刹土,不隔毫端”。如能发心念佛,则“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觉悟”;“一念念佛,一念明白,念念念佛,念念明白”。人谁不愿觉悟?谁不愿明白?但是人们口里只管说想觉悟,想明白,而心里却存着一些糊涂想。由于心有糊涂想,身体就去做糊涂事。什么是糊涂想?就是意三业贪嗔痴。什么是糊涂事?就是身三业杀盗淫及口四业两舌、恶口、妄言、绮语。由于身、口、意三业不净,所以整天六根对六尘,分别声色货利、是非好丑,在所知所觉上做活计。念佛就是回生换熟,放下这些所知所觉,离开能知能觉,而恢复到本知本觉上去。能够恢复本觉,就能成佛。成佛也并不是另外添了些什么东西,就是用念佛的功夫,念得打成一片,把人们心里那些肮脏东西,去得干干净净,肮脏东西去净了,佛性也就现前了。
因为人心本来是觉悟的、光明的,其体周遍法界。只因无始暗动,被六尘所蔽,人们的知觉偏在一方面去,只认识此色身小我,而忽略了尽虚空、遍法界的觉性大我。殊不知人们所认为是“我”的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假合而成,如果把它分散开,这个身体就不存在了。例如:皮肉筋骨,是属于地大;血脉津液,是属于水大;温热暖触,是属于火大;气力动转,是属于风大;身体内外的虚空,是属于空大(如果没有虚空,就把人憋死了)。另外要有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是属于根大。每一根中要有一识,即是六识,属于识大。如果把这些东西都分了家,一个人就不存在,哪里还有个我呢?就是当前由于七大假台有这么一个我,实际上不过是个臭皮囊,里面装一些腥躁烂臭,肮脏东西。
比如在我们讲开示的时候,忽然有一人用一个皮口袋装满了大粪,扎上口送进来。我们大家都以为这是肮脏东西,捏著鼻子嫌臭,躲远远的或赶紧把它扔出去,以为是亵渎。其实我们人人都是个臭皮口袋,我们人的这个臭皮口袋,还不如用一个真的皮口袋装上大粪送进来的比较干净。因为送进来的这个臭皮口袋还扎着口,我们人人这个臭皮口袋,上下都张著口,直冒臭气,所谓“九窍常流不净”。但是人们就以此臭皮口袋是我,还爱得不得了!这样化妆,那样保养,如以佛的眼光来说,实属愚痴颠倒之甚!大家应该知道,我们这个身体,大家都认为是“我”,其实这不是我,而是我所使唤的一个物。应该在“我”字下面加上一个“的”字,称为“我的”。因为这个身体是属于我的一部分,像一件应用东西,如果我愿意使用它的时候就用它,不愿用的时候就把它放下,不被其所累。如果放不下就被它累赘了。
普通一般的习惯,都以这个身体为我,我以外的便是人,许多人我合起来就是众生。每个众生都想多活几年,相续不断,就是寿者。其实这都是些假名、假相。比如“人我”就是相待假(对待法,以人而有我,以我而有人故),“众生”就是因成假(假借众因缘而成故),“寿者”就是相续假(我人众生相续不断故)。如果离开这些,哪里还有个实我呢?
况且我以主宰为义,人们这个色身之我,它本身并作不得主。比如人到饿的时候,不吃就不行;渴的时候,不喝就不行;寿命尽了该死的时候,不死也不行;碰到好看的,不多看几眼也不行;遇到五欲环境,不享受就不行。这已失去主宰之义,殊不知这些吃、喝、享受是属于生命上的事。生命是有生有灭的,人们除了生命以外,还有一个慧命,它是永无生灭的。什么是慧命永无生灭?就是人人本有的知觉性。这知觉性虽是无形无相,然而它能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有,无处不是。所谓“空生大觉中,如海一沤发”。念佛就是培养自己的法身慧命,仗佛力、仗自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开佛知见,恢复自己的本觉性。
过去的祖师们,如天台智者大师、永明寿禅师、蕅益大师、彻悟禅师等,末了都归于净土,专门念佛。因为修其他宗,往往为了根器不适合,或者遇不到相当人指导,会出毛病走错路。念佛人,只要信、愿、行具足,脚踏实地去念,既仗佛力又仗人力,绝不会走错路的。所以说念佛法门最方便、最直捷。修其他宗都是仗自力,能断惑才能证真,说起来很容易,实际上没有相当功夫不容易做到。修净土法门有一种特别好处,可以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后,仗阿弥陀佛的力量和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及其他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共同熏修。将来慢慢就可以业尽情空,由凡圣同居土到方便有余土,由方便有余土到实报庄严土,由实报庄严土直到常寂光净土,得见佛的真身。这是说根性浅薄的话,如果是上乘根性,无论生到任何一个佛土里,都能圆见四土的。
念佛求往生的好处,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永远不再堕落,永久不再造业。自己可以慢慢加功进行去修行,直至成佛度众生为止。修其他宗固然也很好,任何人也不能毁谤。但是如修不到究竟处,仍然要堕落。如过去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当初志同道合,同发愿修唯识观,生兜率内院见弥勒菩萨。言明谁先去时,到那里再回来报讯。后来师子觉先圆寂,一去三年不见回来报讯。过三年后世亲又圆寂,当他临命终时,无著告诉他说:“你到天上见弥勒之后,无论如何要回来报个讯。”世亲去后,过了三年才回来。无著问他:“你为什么过了这么多时才回来?”世亲说:“我到兜率内院,听弥勒菩萨一座法,拜了三拜,绕一个圈子就回来了。因为那里日夜长,不多会工夫,在人间就过了三年。”无著又问他:“师子觉现在何处?为什么不回来报讯?”世亲说:“他生天经过兜率外院,还没有到内院去,就被五欲所缠,到现在还没有见到弥勒哩!”无著听说之后,生天很危险,于是重新发愿,不生天,愿生极乐(见智者大师《净土十疑论》引证)。请想,师子觉已是大乘菩萨位子,在天宫尚被五欲所缠,这是多么危险的事!其他如修禅定功夫,如果超不出三界去,无论到任何一个天上去,待天福享尽之后,仍然要堕落,去随业受报。像《楞严经》上所说的无闻比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可是念佛人就没有这种危险。不是有这么两句话么,“饶你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这是说,就是生到四空天的非非想天,寿尽福满仍然要堕落,不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在九品莲华台之中,纵然生到下下品,还可以慢慢证到上上品,比生到非非想天也强得多。
念佛期内,每天一开始要念《阿弥陀经》,常住里作晚课的时候,每天也要念《阿弥陀经》。念一遍,就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的境界在心里熏一遍,使在观想上,成一种西方极乐世界的观念。也像一部电影片子,念一遍就等于是把西方极乐世界的影子在心幕上放映一遍。日久天长,在六根上所接触的,整个是极乐世界的最胜境界,妙相庄严。在现时来说,虽然还没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然而在心里上,却早已被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所包围。人们的意识在无形中都沉浸在妙相庄严的气氛里,将来临命终时,熏业现前,平日所持诵的阿弥陀佛圣号,诸圣众等,到这时会真的现身来接引你了。平日所憧憬、所萦回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清净妙境,在一刹那顷,也就化现目前了。
所谓“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莫不都是性分所具。心即土,土即心,莫不都是唯心所现,只看人念佛功夫如何?如果信、愿、行坚固不移,自性和佛性打成一片,那么当下自性即是佛性,佛性即是自性。佛具足无量寿,众生也具足无量寿;佛具足无量光,众生也具足无量光。阿弥陀佛有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相好庄严;众生也有依、正二报,相好庄严。在《阿弥陀经》里说:“皆是阿弥陀佛,欲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从这句经文里,可以证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诸般境界,都是随着阿弥陀佛的福德业相,唯心所现。如果阿弥陀佛能这样显现,众生性和佛性是相同的,众生又何尝不能显现呢?所以说在自性上就是弥陀,在唯心上就是净土。在性分上并划不出哪是众生的边界,哪是佛的边界;在净土上也指不出哪是唯心的,哪是非心的。西方弥陀与自性弥陀,西方净土和唯心净土都是一整个的。可是要明白所谓“唯心”,并不是所说的人们腔子里那个六尘缘影的妄心,是说“法法唯心”。所说的自性,并不是说人身上四大假合的那个习性,乃是众生所本有的自性。念佛人每天念《阿弥陀经》,对这一点要明白,把自己的信心坚固起来。
《阿弥陀经》是释迦佛无问而自说的,里面是说西方极乐世界依、正二报庄严及念佛生西方的。它的意义和《法华经》相同。因为《法华经》也是对舍利弗尊者无问而自说的。佛说过无量义经之后,便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土,现出种种瑞相,致使闻法大众起种种疑难。经过弥勒菩萨和文殊菩萨为大众决疑之后,佛便从三昧安详而起,没用人请问,开口即对舍利弗尊者说:“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成就甚深未曾有法……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
我尝说:“法华经就是广说的弥陀经,弥陀经就是略说的法华经。”这两部经都是全事即理的话,并没像其他诸经,说很多法相名词让人悟理修行等事。所说的完全是以现量心,观现量境。如果大家对于法华经和弥陀经细心研究过的,对里面文义会通起来一对照,就明白了。
关于念佛得往生的,出家、在家、男、女、老、幼,临命终时种种瑞相,都已载在往生传内,这种例子已不胜枚举。我出家后,据我亲眼看到的,就有二十多位,其他听说的还不算。现在为了启发大家的信心,且就我所看到的,举出三位来作例子。
第一是出家的修无法师,他是营口人,做砖瓦匠出身。因生活环境不好,做工时又嫌辛苦,因感到我们这个世界上只有苦没有乐,屡思出苦之法。后听人说念佛好,遂发心常时念佛。出家后,正式闻佛法,念佛心益恳切,逢人亦必劝人念佛。
民国十八年,我在东北哈尔滨极乐寺请谛闲老法师去传戒。有一天,外寮一位师父找我说:从营口来一位修无师,预备发心在戒期里行苦行。之后,领来见我。我问他能做什么?他说:“我愿发心侍候病人。”时定西法师在极乐寺任监院,给在外寮找一间房,住了十几天,又去找我,说要走。定西法师在旁说:“你发心来侍候病人,为什么刚住十几天就要走?太无恒心了吧!”修无师说:“我不是往别处走,是要往生。请监院师慈悲,给预备几百斤劈柴,死后焚化。”定西法师问他:“你几时走?”修无师说:“在十天以内吧。”说完这话之后,他便回自己屋里去了。第二天又来找我和定西法师说:“给法师告假,我今天就要走,请给找一间房,再找几个人念佛送送我。”定西法师给在公墓院内打扫出来一间房,找几块铺板,搭一个铺,又到外寮找几位师父去念佛送他。在他临往生之前,送他的人说:“修无师,你今天往生佛国了,临走也应该作几句诗或作几句偈子,给留个纪念。”修无师说:“我做苦工出身,生来很笨,不会作诗也不会作偈子。不过,我有一句经验的话可以告诉诸位,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大家听他说这话,觉得很踏实。于是大家齐声念佛,修无师面西趺坐,也跟着一同念佛,念了不到一刻钟工夫,就往生了。常住临时给打了一口坐龛,到了晚上装龛。虽是天气很热的时候,其面目清秀异常,身上一点臭味,一个苍蝇都没有。谛闲老法师和一般信佛人都争相去看,叹为希有。之后用木柴架起,举火焚化,红火白烟,一点邪味没有。后潘对凫老居士听说这事,特别将修无师生平念佛事迹,写一篇文,印出来分给大家看,认为是僧人中的好模范。
第二位是郑锡宾居士,山东即墨人,业商。因看佛经,知念佛好,遂发心念佛,终身不娶。二十二年在青岛,我给说皈依和念佛的好处,自是念佛心益诚恳,把家里的事情完全交给他弟弟料理,自己专心念佛。以后,他习练得能讲弥陀经。每年,必由即墨经青岛住一两天,到平度县给善友们讲几次经。二十四年时,郑居士还请我去平度讲过一次经。二十八年春,郑居士又经青岛去平度县讲经。过了两个多礼拜,有从平度县来的人和我说:“老法师你知道吧!郑锡宾居士已竟归咧(胶东人谓人死曰归)!”我听他说这话之后很愕然。我说:“前十几天他在这里路过时还很好,为什么这样快就故去了?有什么病?他怎样故去的?”来的人说,郑锡宾居士在讲完弥陀经之后,听经的人都走了,只剩下五、六位办事人,因大家都是朋友,在一块吃午饭。饭后,郑居士请他的朋友给租一间房子,说要走。他朋友说:“你要走为什么还要租房子?”郑居士说:“我要往生,因恐死在别人家里犯忌讳。”他朋友说:“我们是多年知交,不要说你是往生佛国,就是卧病不起,死在我家里也应当,何必另找房子?现在我们这里有很多信佛念佛的,如果你真有把握往生,也给我们这一方念佛的人看看,作一个榜样。”说完这话,他朋友就在自己家里收拾出来两间屋,搭一个铺。郑居士和他的朋友简单说几句告辞的话,抖擞了抖擞身上,在铺上面向西,盘腿坐好说:“给诸位告假,我现在要走了!我们同事信佛一场,请诸位念佛送我一程吧!”他的朋友在旁说:“你临终时还不说几句偈子,给我们作个纪念吗?”郑居士说:“不用说偈子,就你们看到的我这个样子,来去自如,你们就照我这样行,这就是个很好的纪念。”说完这话大家念佛送他,不到一刻钟工夫,就含笑往生了。因此在平度县一带,人人都知道念佛好,也引起很多人信佛。
郑锡宾的弟弟起初看到他哥哥抛家舍业,专门去念佛,心里不高兴。后来经他的哥哥一再劝说,也勉强信佛、念佛,但并不恳切。此次亲眼看见他哥哥念佛往生,预知时至,来去自如,知道念佛绝不是骗人的事,于是也一心一意的专门念佛,三年后也预知时至,念佛往生了。不过临终时稍微有点病,不如他哥哥那样痛快。
第三,是一位女居士张氏,青岛人,生有一子一女,境很贫寒,其夫在海港码头拉车为生。张氏住青岛市内湛山精舍附近,精舍内立有佛学会。每到礼拜日,我由湛山寺到此讲经,居士们听完经后,再念一支香的佛。张氏藉此因缘,皈依三宝,得闻佛法,信佛很笃实。平素在家念佛,礼拜日即领其两个孩子去佛学会听经,听完经后,照例跟大家一块念佛。
二十六年冬,一日清早起来,张氏忽谓其夫曰:“你好好领着孩子过吧!我今天要往生佛国了。”其夫因为生活奔走,对佛法少熏习,乃怒目斥之曰:“得咧!我们家穷,还不够受吗?你还来扯这一套。”说完这话后不睬她,仍去码头拉车。张氏又嘱其二子曰:“我今天要往西方极乐世界了!你们俩好好听你父亲的话,不要淘气。”这时他两个孩子,大的不过十岁,小的五、六岁,听他母亲说这话,也不知是什么意思?仍旧门里门外地跑着玩。张氏把家里的事情略微收拾一下,便洗洗脸、梳梳头。因是穷家,也没新衣服换,便换了一套浆洗过的旧衣服,到床上面西趺坐,念着佛就往生了。她两个孩子,因在外边玩的时间久,肚子饿了,回家吃饭。见其母在床上坐着并未煮饭,趋前呼之不应,以手推之仍是不动,这时两个孩子才知道他母亲已经死了。于是哭着跑到邻居家去送信,邻人闻讯赶至,见张氏虽死很久,仍是面目如生,并赞叹其念佛功夫深,后其夫由码头回来,痛哭一场。因家贫,无以为殓,乃由佛学会诸居士给凑款,处理其身后事宜。
人生最要紧的事就是念佛了生死。无论如何,大家要按照自己的环境,忙里偷闲来静坐一会,念一个时间的佛。在工作时间也可以心里默念。不然,如果整天淫、杀、盗、妄,作奸犯科,造种种业,难免要堕落三途,轮回六道,将是受苦无尽了。佛在《楞严经》上说:“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惟杀盗淫,三为根本,以是因缘,业果相续。”大家请想想,造杀、盗、淫业,是多么苦!奉劝大家要快念佛,多念佛,所谓“念佛一声,福增无量,礼佛一拜,罪灭河沙”!
以上,把念佛的好处,很散漫地说了一个大概。至于详细处和究竟处,有《净土五经》、《净土十要》等可参考。现在我为了启发大家的信心,不过简单一说。希望大家既然知道念佛的好处,要具足真信心,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踏踏实实,至至诚诚,老实念佛,将来同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聚会。
一九五○年庚寅一月一日于香港华南学佛院 大光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