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调慈善叫好的尴尬


                                           

                                 



  近日,有网友在网上发帖《这样的捐赠,你怎么看待?》,展示了一张广受争议的照片。这张照片是8月2日,慈善家李春平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向急需骨髓移植缺乏费用的贫寒少女杨柳,捐赠30万元现金时拍下的。随后,这张病人床头摆放现金的照片,在网上被热传,并引起争议。

  争议的焦点无非一个,那就是如此高调的慈善到底好还是不好,有网友认为受赠者也需要尊严,赤裸裸的是缺德事。而另外一拨人则认为,慈善家捐助病人是干实事,比那些变相赚钱的人好。

  其实,早在陈光标成为舆论焦点的时候,公众就对慈善家们的高调慈善有过一次大范围的争议。就人性来说,高调的慈善,对接受捐赠的人来说,这的确会在尊严上让人觉得接受不了。但是,几乎每一次,大多数的公众多选择了对此表示理解。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他们看来,如此高调的慈善,尽管有慈善家“行为艺术”、“做秀”的可能,但是,人家的确捐赠了,人家拿出了真金白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对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一阵及时雨。

  而从被捐赠者的角度来看,就比如这次事件的主角急需骨髓移植缺乏费用的贫寒少女杨柳。如果她没有这笔钱,会是什么样的后果?会被医院扫地出门?只能回到家里等待命运的审批?这不是没有可能的。前几天新闻里的“打工小伙无力支付医疗费,缝合好的伤口被无麻醉拆线了”类的新闻,已经真的不是什么新闻,是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了,赤裸裸发生过的事实。

  或者正因为这样,公众们才会选择了对高调慈善的宽容。先不管这样的方式是否有点摆显的味道,当这钱确实到病人手里了,这也可以拿这个钱救命,总比经过某某会,几手一转,变成人家二奶们的名牌包包,不明不白的好。更何况,还有那么一些明为慈善,暗地开空头支票诈捐的。

  有意思的是,在新浪网的一项“你如何看待慈善家捐赠30万在病人头旁堆现金?”的在线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24631人有87.4%对此表示理解,他们认为捐钱是否高调是个人选择,病人最终会因这些钱得到帮助。而只有不到10%的人提出了质疑,认为这种捐赠是“暴发户炫耀的施舍,涉嫌侮辱病人人格和尊严”。

  这样的选择,咋看起来有点尴尬。而在当前的背景之下,给高调慈善家们上纲上线,或者没有必要。这份尴尬,或者正是慈善成长过程中的阵痛和必要的代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