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福洪
北京时间8月6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标准普尔首次取消了美国债务保持了70年之久的AAA评级,把美国主权债务评级降至AA+。另两大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维持美国3A信用评级,展望仍为负面。
作为中国人,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难道标准普尔不爱国吗?作为一个公司有能力与美国政府抗衡?标准普尔若是中国公司的话,这样对待中国政府,中国政府会怎样?网民会怎么样?
对于一个国际性服务企业而言,坚持按自己的、长期形成的专业标准,对全世界所有发行债券主体进行评级,是标准普尔公司的主营业务。公正性与专业性是其生命。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发生,人们发现此前发行的“毒债”全是三大评级机构评的级,当时人们一直在问:三大评级机构公正性与专业性何在?
美国,2011年共和、民主两党经过多轮的讨价还价,最终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协议,而标普公司却把美国保持了70年之久的主权债务评级AAA评级,降至AA+。
从表面看,标准普尔是为了重拾评级机构的公正性与专业性。但更深次的原因应该认为它是坚持专业主义>爱国主义,否则,标普就不是一个国际性服务企业,只能说是美国的一个企业而已。
国际性企业,应以人类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利益,而不以所在国或投资者的利益为标准。人类的整体利益往往体现在不以某一国家利益为重,而体现在不偏不倚,公正客观。这种不偏不倚与公正客观,主要是体现在符合人类的普世价值和专业标准。反过来说,爱国主义小于的普世价值和专业标准。
标普调低美国主权债务评级降至AA+的行为,是人类社会普世价值和专业标准战胜爱国主义的典型案例,用一个词来表述,就是具有职业道德。对标普来说,仅仅从其行为本身来看,它得罪了美国政府,赢得了专业信誉。从近期看,它引发了全球股灾与期市、金市波动,其效果似乎不太正面,但它严重警告了美国政府和国会:美国减债、增收力度太小。这才是其要达到的目的。
从标普调低美国主权债务评级的行为看,中国的企业,包括央企和许多有了国际业务的大公司,还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意识。要成为国际大企业,不仅仅是有无国际业务,重要的是要有国际思想意识。爱国主义本身没有错,如果爱国主义与国际业务联系在一起,把公司行为放在全世界、全人类的大角度看,有时真不得不放弃相对狭隘的爱主义,而要以人类的普世价值和专业标准来权衡正误了。
标普的行为,并不证明另两大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是在为美国政府护短,可以认为他们是以自己的专业标准,暂时不下调美国主权债务的AAA评级。这里是以公正之心在看待三大评级机构的。到底他们私底下是怎么回事,中国人是没法了解的,从“毒债”评级看,他们实则没有那么高尚,为了公司(投资者)的利益可以放弃专业主义。于是,我们只能认为标普是找准一个目标,树立自己的国际形象而已。标普的两面性与人类的两面(善恶)一样,同时存在,它并没有脱俗。
2011年8月有11日
附件:
标普犯下大错
2011年08月11日 08:35:20
来源: 新华国际
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11日发表题为《标普犯下大错》的文章:
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s)将美国主权债务评级从AAA下调至AA+,是一个草率、错误而又危险的举动。
说的轻一点,对于此举可能给脆弱的全球金融体系造成的后果,标普表现出了惊人的无知与漠视。这家评级机构所选择的时机,是在美国股市经历了自2008年以来最糟糕的一周之后。那一周,不仅股市大跌,而且欧洲债务危机也出现了危险的升级。标普此举完全不必要,时机的选择也糟糕透顶。更可怕的是,其推理拙劣,而给全球金融体系所造成的结果(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是难以预测的。
以盈利为目的的私有公司却拥有法律认可的特殊地位,即处于金融体系的核心、发挥准监管机构的职能,这令人无法接受。这些准监管机构权势熏天,他们的意见可以决定金融机构可持有何种证券、需要多少资本金、金融体系中的每个成员的借款成本应该是多少,而且所有这些依据的都是一些隐秘的考量,无需加以解释说明。
这些机构给出的具有灾难性缺陷的评级,正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而标普这次的行为有可能会再次引发混乱,因为它给美国扮演全球金融体系关键角色的能力带来了不确定性。
标普根本没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匆忙做出判断。仅仅数日之前,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刚刚推动两党达成了一项在下个选举周期内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并开启了着手削减支出、解决美国长期财政失衡的进程。惠誉(Fitch)和穆迪(Moody’s)都没有看出采取这种做法的任何必要,事实上,穆迪已表示,它认为上述协议是“财政政策的转折点”,并宣称目前调降评级将“为时过早”。
标普的决定也是错误的。首先,标普认为眼下的美国比两周前信誉度低,这令人难以置信。两周前,提高债务上限的协议尚未达成,民主与共和两党看上去都没有妥协的意愿,有关优先支付哪些款项、甚至宣布债务上限无效的应急方案已在考虑之中。不管怎么说,两党目前已达成了一项协议,这确保了美国在下个选举周期内为其运行融资的能力,并开启了解决该国由来已久的财政失衡的进程。
此外,围绕债务上限的论战,将公众注意力集中到了美国的严重财政失衡上,改变了政府的优先事务排序,纳入了解决不可持续的政府支出模式的步骤。如今,论战主要集中到了是否需要增加收入这个问题上。这是一个进步,应该被认为是对AAA评级有利、而非有害的因素。
第二,标普显然几乎(或压根)没有考虑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独一无二的地位。美国是全球规模最大、生产力最高的经济体,美元仍然是全球储备货币。唯一可能的替代品欧元在结构上存在缺陷,而且正处于一场最终可能关系到其能否存在的危机之中。发行自己的货币,意味着如果有必要,美国可以通过印刷更多的货币来解决自己的债务,所以它的支付能力绝对不存在任何问题。
第三,市场也认为标普的决定是错误的。目前,美国的利率水平处在历史最低位,而赤字却处于最高水平,长期财政前景不容乐观。然而,当投资者想要购买安全资产时,他们还是会选择美国国债。美国目前的长期借债利率低于预算盈余时期的利率水平。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投资者纷纷抢购美国国债和美元资产,因为他们寻找的就是全球最安全、最可靠的资产。而标普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标普的行为对全球经济构成了不可预测的极大威胁。沃伦 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过,恐惧是会传染的,而且蔓延速度很快;而信心则十分脆弱,只能逐步、缓慢地恢复。标普的行为只会损害市场本已脆弱的信心,并增加不确定性。这已经造成了凯恩斯所说的“不可减少的不确定性”。标普判定,由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独一无二地位的美国所发行的无风险资产,可能并不是真的没有风险。对于这样一个决定会带来哪些后果,我们仍不得而知。
我们都希望看到的一个结果是,美国国会能够在那几家“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Nationally Recognized Statistical Rating Organization)促成或引发下一场金融危机之前,终结它们的寡头垄断。甚至连标普也同意这一点——该公司值得赞许地表示,监管部门应该结束对这些机构评级的依赖。当然,我们应该让标普、穆迪(Moody's)和惠誉(Fitch)继续就信誉发表意见。但应该让它们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发表意见,而不是凭借获得法律认可、实际上不受监督或不计后果的寡头垄断地位。(本文作者为美盛资产管理公司Legg Mason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资官 比尔•米勒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