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煤
煤炭是远古植物残骸没入水中经过生物化学作用,然后被地层覆盖并经过物理化学与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生物岩。它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工业的动力燃料的化工产业原材料。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的评估,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据《1997世界能源统计评论》统计,至1996年底,世界煤炭探明的可采储量为1.03161×104亿t,储采比为224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我们从资源地区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其中以亚洲和北美洲最为丰富,在全球地质储量中分别占58%和38%,欧洲占8%,而南半球数量极少。尽管煤炭储量分布很广,但是60%的开采煤矿集中于美国(25%)、俄罗斯(17%)和中国(12%),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和南非等其他4国所占比重为29%。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上述7国的可开采煤炭储量占世界煤炭储量的80%以上。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同数量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这六个省煤炭保守储量为全国的81.6%。从全国煤炭分布来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 量的49.25%,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西南 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 东北地区,占 2.97%。全国2100多个县都有煤的分布,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煤矿进行开采的县就有1100多个,占总数的60%左右。
煤矿作为并列于石油,天然气等的重要的能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据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 2007》预测,从绝对数量上看,煤炭需求量增幅最大,在2005年到2030年间煤炭需求量将上升73%,其在能源总需 求中的比例也将从25%提高到28%。而国内情况也彰显了煤炭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了解,2009年中国的一次能源消费量已经超过30亿吨。化石能源占到91%。其中,石油占18%,天然气占3.4%,非化石能源,即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仅为9.9%,而煤炭却占到68.7%,这不得不说煤炭对于我国经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中国煤炭价格现状
中国是煤炭大国,根据2006年环球能源网根据BP能源数据整理,中国煤炭已探明储量为1145亿吨,仅排在美国(2446亿吨)和俄罗斯(1570亿吨)之后,储量之大奠定了我国煤炭出口国的位置,当今世界前10大煤炭出口国为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南非、中国、哥伦比亚、美国、越南、加拿大和波兰,合计煤炭出口量为8亿吨,占世界煤炭出口总量的96.3%。应该来说,中国煤炭的出口上应该处于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也应该来说是一个煤炭出口大国,满足自给自足是没有问题的,但令人诧异的是最近几年中国对煤炭进口量屡创新高,世界前10大煤炭进口国中,除了本来就可以理解的日本和韩国外,我国赫然排在第三,位居前三甲的行列,甚至最近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将超过日本,荣登榜首,不得不让人费解,但是分析起来有这么几个原因,首先我国虽然煤炭资源多,但资源的利用率极其低下,加上运输等一些方面造成的损失,煤炭资源被严重浪费,而且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中国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 山西省是中国最大的煤炭产区,煤炭平均资源回采率只有40%左右,该省的乡镇煤矿回采率仅为10%~20%,每挖1吨煤要消耗5吨~20吨资源。这是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2007中国能源蓝皮书”披露的。 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他们每挖1吨煤只消耗1.2吨~1.3吨资源。平均而言,中国的煤炭回采率只有 30%,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中国在1980年~2000年的20年间,煤炭资源就浪费了280亿吨。 蓝皮书分析说,中国煤炭回采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采煤方法落后。土法采煤直接导致了资源的回采率低,开采方法落后还极易导致安全事故。此外,矿主为了利益, 采厚弃薄,采易弃难,以大量消耗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使资源受到严重损失。 造成煤炭回采率低下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占全国煤炭产量30%以上的乡镇煤矿回采率平均只有10%~15%,资源浪费非常严重。目前中国已利用的 3469亿吨煤炭资源量中,大中型矿井利用资源量约980亿吨,而小型矿井利用资源量2500多亿吨,其中,乡镇小煤矿占用资源达2200亿吨。小型煤矿 生产能力和煤炭产量波动大,资源回采率低,是主要的浪费源。 按照2005年原煤产量21.9亿吨和30%的煤炭平均回采率计算,回采率提高1倍,全国每年将节约煤炭资源35亿吨左右。如果到2025年以前煤炭回采 率大体保持50%的平均水平,则20年间将至少节约600亿吨煤炭资源,可见我们短短几年功夫浪费了多少啊。其次是中国前期大量的出口煤炭,造成煤炭大量向外输出,2007年,中国出口煤5,317万吨(世界排名第5)。最后就是我们国家的迅速发展,导致我们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平均每年30亿吨的消费势头猛于虎啊。我们虽然是煤炭储量大国,但中国煤炭总储量也就为1100亿吨出头,如果需求比预计的年增长率高出10%,将使得现有煤炭资源仅够用16年。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实,中国已经渐渐的由出口国变成了进口国
学过经济的都应该知道所谓的供求关系,商品价格很重要的取决因素在于此。应该来说,前几年中国占据了供方的大头,这几年我们占据了求方的大头,应该来说我们对于价格的控制力不容置疑,但经济学永远无法解释现实中一些残酷的事实,那就是我们完完全全被忽悠了,如果我们反过来算一笔的话,我们发现我们一直在做赔本生意,还乐此不疲。根据煤炭专家李朝林的说法,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统计部统计2008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单位成本为339.86元/吨,同比增加96.48元/吨,增长39.64%;同期,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原煤平均售价为357.03元/吨,同比提高90.79元/吨,增长34.10%。由于煤炭 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估计到目前电煤的平均销售价格应该低于 357.03元/吨。就是按357.03元/吨的平均价格计算,而电煤价格又远低于焦煤、块煤等优质品种价格,估计电煤的平均出矿价格应在300元/吨左右。你可能没有概念,那我告诉你澳大利亚是80美元/吨左右的价格水平(前期人民币还没怎么升值呢),你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我们前期胡乱开采,导致供过于求,山西煤老板们一算,发现在中国内卖不出去,一脑子出口到海外去了,管他吃亏了多少,有得赚就行了,先捞一笔再说,根本没有形成有效地价格联盟机制,外国人也不傻,看你卖这么便宜先买再说,用不完就存着,日本人在这方面更是贼精,因为太便宜,早已不烧煤的曰本却每年从中国进口2000多万吨煤炭用来填海,变成人造煤矿储备能源,所以那段时间造就了多少富得流油的老板啊,开足马力,死命开采,恨不得掘地九尺啊,反正有多少外国就买多少,而且那段时间国家还出台了煤炭出口退税,哎呀,要是早生几年我也去挖煤了,╮(╯▽╰)╭,这个劲头中国煤炭再多都得败光咯。所以国家近几年突然发现这个势头不对,开始限制出口了,而且提高税率,甚至还把山西煤矿国有化,严格限制开采了,可惜的是已经晚了,如前文所说,中国已经处于煤炭出口国向进口国转变的阶段,现在得去和别人买了。
现在我们要和别人买了,我们是大头,是大买家,应该来说我们应该占有主动权,不卖给我我去找别人,实惠一点吧。。。。这就是我们的想法,殊不知我们根本就打错如意算盘,这也是导致我们近期在铁矿石谈判上失利的原因,人家根本就不管你,就是这个价,爱买不买,你急了去别家问一样的,相差无几,这下我们就傻眼了,我们没有明白这其中的游戏规则,事实上他的价格完全是跟着国际价格走的,而这个价格又是取决于煤炭的替代物石油,天然气的价格,而这些价格实际上都是由那些大资本家通过囤货居奇,调控他们的价格,而煤炭价格也间接会受到其影响,想想看如果石油和天然气涨价了,那就会有更多人用煤炭,那煤炭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所以在买煤炭的问题上我们就是缺乏话语权,简单地说就是被动,你一被动那就是人家的猎物,宰不宰你只是时间的问题,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因为我们的储量还是有的,所以现在问题还不是很尖锐,正如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深煤炭分析师李廷所说“在资源起点上,中国目前还有优势”。但是想想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铁矿石问题,真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可别指望美帝国主义们能想起我们以前的好。
总结的来说就是煤炭的国际价格由于我们缺乏话语权,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我们都要被牵着鼻子走,而国际价格的影响肯定会传导和影响国内价格,国内价格贵就进口,不贵就买国内的,最终会形成一个平衡,但很显然,天平是朝向国际的,因为我们国内价格影响力不大,加上国内需求猛增,不依赖于外国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所以当前要做的就是一方面限制出口,一方面增加进口的途径,以此来缓和煤炭价格的走势,所以九月份的时候中俄签署煤炭协议,该协议规定,未来25年的前5年,中国将从俄罗斯至少每年进口1500万吨煤炭,而后20年,进口煤炭量将会增加至少2000万吨。中国将为俄罗斯提供总共6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俄罗斯发展远东地区矿产资源开采项目,修建铁路,公路等煤炭运输通道,购买矿产挖掘设备等。应该来说是基于我们和俄罗斯唇亡齿寒的特殊战略伙伴关系而给我们的优惠价,但其实60亿美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算算以前的账中国又是大出血了。而且还有一个就是协议中规划煤炭资源开发的相关事宜。双方将合作建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发俄罗斯远东阿穆尔河(黑龙江)地区煤炭资源。同时,俄方还将加强在探矿,选矿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同神华(01088)母公司中国神华集团合作。这无疑也是出让了我们煤炭方面的部分利益,应该来说中国还是吃了哑巴亏啊。
3.煤炭价格背后的问题和对未来的预期
煤炭价格背后的问题我在这里只讲两个方面,一个是环境,这一点上国人是有目共睹的,中国人向来都是为了赚钱而不惜牺牲环境的,挖煤的就不用说了,就拿山西来说,早些年私营小煤矿不计其数,原因我也说过,当时有点资金去挖煤也是一本万利啊。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企业家只会在乎自己的蝇头小利,绝不会顾及到所谓的社会福利问题,这其中也包括环境问题。这一点在那些煤老板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啊,只要能赚到钱,掘地九尺也要往下挖,而且还不是光往几处挖,采取的是广撒网,遍地开花的挖,这头没了挖那头,那头没了挖这头,至于挖完后会怎么样,他们不会去想。他们不去想也就算了,山西的官员们也不会去想,这可是增加GDP啊,对私营国营的通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山西这穷乡僻壤的地方,那只有挖煤能够体现他们的政绩,滞后的环境问题那是下一任领导的问题,谁接到谁倒霉,反正和我没关系。所以折腾了几年,现在他们也不用想了,直接看就好了,现在的山西变成什么样了,就拿山西省孝义市兑镇镇郝家寨村和圪卓头村来做个例子,根据08年的报道,看后令人震惊,郝家寨村村里的居民早已习惯了来自地下的“隆隆”声,当时记者形容地底下传来的持续 “隆隆”声几乎把音量已经调到最大电视声盖过去了,更为可怕的还不在于声音,紧接着就是地面开始颤动,房屋在摇晃,房顶哗哗掉渣,就像地震了一般,当然这一幕并非地震,而是地下日夜不停挖煤造成的。郝家寨村地处山西省汾西矿务局水峪煤矿北部。这里的民居是窑洞,村里的人说,“现在每家的窑洞都是危房,墙壁布满裂缝,不知道什么时候窑洞就会变成活坟。”为了防止倒塌,村民们用碗口粗的木棍把窑洞里里外外都顶住。在山西,采空塌陷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灾害。地下被挖空之后,地表岩石发生裂隙和断移,地下水乘虚而入向下渗漏,造成地表塌陷和水资源枯竭。郝家寨村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水峪矿早在上世纪80年代给该村打了500多米的深井。山西其他塌陷区就没这么幸运了,一些地方不仅河水断流,就连井水也干枯了。在太原市万柏林区化客头街道新道村,村民不得不到山下买水吃,一车水130元。土地塌陷也导致耕地荒芜,圪卓头村是兑镇塌陷区的另一个村,圪卓头村的村民现在已经不种地了。他们告诉记者,以前这里也曾是现代化耕作,因为常有拖拉机陷到裂缝里出不来,村民就改用牛耕地,牛也经常掉进裂缝里,不是骨折就是摔死,村民只好改用锄头人力耕种。现在,地里裂缝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水也渗漏了,地再也没法种下去了。最让圪卓头村村民痛苦不堪的,还有采煤造成的污染。整个村子都被煤灰笼罩着,乌蒙蒙的。空气中飘散着黑色颗粒,弥漫着呛人的气味。一切都黯淡无光。这两个村子应该来说是山西一些地方典型的写照了,超强度开采使山西省饱尝“苦果”:每年因开采煤炭破坏的水资源达15亿立方米以上,采煤造成了全省5,000平方公里面积“悬空”,引发严重地质灾害面积2,940平方公里。据山西省社科院的一项研究,从改革开放至今,煤炭资源开发带给山西的生态环境直接损失高达4,000多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而且数字无法包含全部,4000多亿最多反映了一些表象问题,真实的损失可能远远不止。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山西煤改的。山西煤改是指山西实施的我国规模最大的煤企重组方案,计划将煤炭企业数量将从现在的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小煤矿将被彻底终结,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成定局。基于煤矿发生的诸多问题,国家这几年也是痛定思痛,大下狠手,想要把煤老板一锅端。当然,我并不否认过去零散的私营煤老板给山西,给社会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但是一味的国有化难道就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吗?我并不全以为然,但也是无奈之举。没错,国有化确实整合了煤矿产业,使其更有规章制度,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国有企业本身,我们知道效率并不高。事实上在前几年单从效益的角度上讲,私营煤矿企业远胜于国有煤矿企业,而现在采取逆收购(就是效益低的收购效益高的),无疑是一件违逆市场运作的事情,这本身就不利于煤矿产业健康的发展,而且事实上安全问题也没有得到什么妥善的解决,讽刺的是去年发生的几起矿难都是在国有企业,让人啼笑皆非。但为什么说是无奈之举,只能说我们市场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有力的竞争规则和监管机制,而且根据我国国情,煤炭毕竟是国有资产,私营企业本来就很难分一杯羹,更别说和国有企业竞争了,能做到像国外必和必拓之类的企业基本上是妄想,所以与其让他们小打小闹,还不如收编了算了,虽然效益低,但利于控制,这就是垄断的好处,出不了大彩也犯不了什么大错,至少现在是这样的,但老实说在国际竞争上我们依然捞不到便宜。
最后再谈一谈未来的预期发展趋势,事实上前面我已经表达了我的主要观点了,煤炭问题现在来说在国际上,在国内都还暂时够不上是一个尖锐的问题,因为煤炭本身储量很大,国际如此,国内也相对来讲较为宽松,所以还不会出现像稀土,东海石油这样头痛的问题。看看我们以限制出口稀土,以日本为首的好几个国家就跳起来数落我们了,因为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根据天津地质研究所侯宗林教授2001年发表的《中国稀土资源知多少》一文,经国家储委批准的稀土工业储量达7130万吨,占世界稀土工业储量12830万吨的55%。而且稀土在当今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和军事资源。至于东海石油问题最近也是比较僵,日本外相前原诚司还强烈拒绝与中国共同开发东海石油,说是中国如果开发就会采取进一步行动,怎么,还想打仗想疯了啊,但可见日本对资源关心的程度。当然这以前段时间的钓鱼岛事件有关,但说到底钓鱼岛还不是资源问题,所以说资源问题和历史问题很难拆开来说的。总之,我希望国家能在资源问题上居安思危,更重要的是在于学习和借鉴外国管理资源的制度方法,前段时间加拿大闹得沸沸扬扬的钾肥收购案,人家加拿大人做得多好啊,我看了节目才知道,不过结果如何,加拿大都是获益的,因为多年前他们就出台了法律,资源的出口一定不能低于其真实价格,所以最后不论是必和必拓还是其他公司收购,其结果是加拿大一点都不会造成损失,就这一点,中国就应该要充分的学习和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