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进“深水区” 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图表: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良好。 新华社记者 秦迎 编制
综合媒体报道,受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影响,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线大幅下挫,道琼斯指数下跌超过600点,失守11000点关口,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跌幅均超6%。欧洲债务危机正在扩散,新兴市场挑战更加严峻——控制通胀及预期和保持经济增长需要两相权衡,随着问题从投行破产转向国债违约,风险从金融部门转向政府部门,世界经济正进入一个更深、更广、更长期的调整变化过程,国际金融经济秩序也出现重新构建之势。
美债余额规模超过14万亿美元,多为全球的银行机构、养老基金、共同基金和各国外储持有,这些机构投资者还以美债作为抵押,编织起错综复杂的金融关系。因此,如果美债出现“风吹草动”,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将远远超过股市暴跌的冲击。目前欧洲债务形势越发严峻,法国主权信用也受到市场质疑,鉴于欧美金融机构都深度介入对方金融市场,一旦出现新的“短板”,或将在全球市场产生巨大“共振”效应,对拉美、俄罗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带来重压。美国信用评级遭降和欧洲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远超过投资组合带来的回报,疲弱的全球经济将削弱地区出口。
回顾本轮金融危机演变过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催生房地产泡沫,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带来次贷危机导致金融业“内爆”,进而引发严重金融和经济危机。随后央行发钞,财政发债筹资对金融业施以援手,并刺激经济,将私人部门危机成本转移到政府部门,导致公共债务水平迅猛上升。 这一解决危机的思路,是通过强力扩张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并期望经济好转带动债务问题的解决。但事与愿违,由于长期结构性问题,发达国家复苏速度迟缓,不足以形成良性循环解决债务问题,反而进一步削弱财政稳定性,使金融危机演变至欧债危机和美债困局,反累经济增长。
债务问题,最终要通过收支两方面加以解决。目前看,由于经济基本面持续低迷,再加上财政约束,美欧央行或将考虑重启印钞买债的货币政策,以稳定债券市场,并刺激经济。有关美联储可能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的推测也越来越多。由于美元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其发钞方美联储的政策尤需关注。如果美国再启“量化宽松”,其“外溢”影响需新兴经济体重视,目前,在中国、印度等主要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仍然较大,如果美元资金再次流入国际市场,推高大宗商品等资产价格,产生输入性通胀压力,新兴经济体将面临压通胀和保增长的艰难平衡。
有学者分析指出,美欧债务危局的出现,是其经济发展模式中内在缺陷产生的结果,这为中国思考未来长久发展之路提供了借鉴。外部危机的出现更应该成为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契机,而不是放缓内部改革步伐的理由。
经济硬着陆指的是采用强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一次性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牺牲较多的国民收入将通胀率降到正常水平,优点是重拳出击立竿见影,往往公众尚未来得及足够的预期就已经达到了政策目的,缺点是经济震动较大。一般来说,当经济增长速度过快,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时,一国就要利用紧缩性政策来压制通胀,但是这时候社会总需求会下降,从而经济速度增长变缓或者出现负增长,这就可以形象地称为经济“着陆”。但是,如果一国实行的政策过紧,出现大幅度通胀后,紧接着会出现大规模的通货紧缩,导致失业增加,经济速度下滑过快,这可以叫做经济硬着陆。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明确表示,虽然看起来二季度的9.5%与2008年三季度的9.7%数据上差不多,但事实上背景不一样。最大的不同是:目前的回落是在政府主动调控、而且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第一个指标是企业景气程度。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二季度企业景气调查,目前的企业景气指数依然处于相当高的位置,二季度指数比一季度还略有提高,在135点左右。第二个指标是就业。从工业从业人员的增长率看,当前处于历史比较高的水平,达到10%以上,明显地高于2008年、2009年乃至2010年的水平。第三个指标是企业利润。当前企业情况到底好不好,很重要一点就是看企业是不是赚钱。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8.7%,比1—5月份的增速还提高了0.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0.2%,其他类型企业的增长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长速度高很多,这反映了民营企业的活力。第四个指标是投资。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33.8%,全社会增长25.6%,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只增长14.6%,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投资增长速度。民间投资增长的速度快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企业家对未来有信心。
2008年底,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出台了包括四万亿元投资在内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回升向好,以及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及时调整了宏观调控政策。部分经济指标在二季度的回调,正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是刺激政策退出后市场的正常反映。经济增速适度回落,是宏观政策发挥作用、主动调控的结果,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在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同时,增长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民生得到较好保障和改善。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有利于改善市场供求关系,有利于减轻物价上涨压力,有利于缓解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也有利于各方面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结构、转方式、保民生上。
宏观调控的难点和重点,是处理好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增长、结构、通胀,控物价,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举措。稳增长,是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和解决各种矛盾的关键。调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效益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当前,宏观调控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处理好控物价、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在宏观政策上把握好三者的平衡。把控物价放在突出位置,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合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使总需求和总供给大体平衡,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加大调结构力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业发展,加大对农业、节能减排、自主创新、改善民生、中西部地区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增强经济增长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