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场的“新闻”就是多。以限售股减持为例。继民营大股东减持潮、上市公司高管离职套现潮之后,近期国有股的减持又引起市场的极大关注。
据媒体报道,今年1-7月份,共有涉及25家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被减持,减持股份数量为1.76亿股,套现金额33.1亿元。国有股减持之所以引起关注,主要在于国有股减持套现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如2009年1-8月份,有记录的国有股减持为50笔、涉及2亿股,套现金额为14.96亿元。去年同期国有股减持交易记录有63笔,合计减持2.3亿股,套现23.52亿元。
地方债务问题是国有股被减持的最主要原因,在银根收紧、房地产调控压力下土地出让金减少的背景下,原来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还债的地方部门,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资金压力,此时,减持国有股套现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对于国有股减持问题,股龄稍长的投资者应该并不陌生。2001年6月12日,《减持国有股筹资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发布,股市随后即出现暴跌,一年后的6月24日,国有股减持不得不被紧急叫停,股市随即又出现“井喷”,国有股减持对市场的冲击力由此可见一斑。因此,虽然近几年国有股减持套现的金额并不大,但其对市场的影响却不可被漠视。
市场上有观点认为,按照目前的A股市值,各地方国资委持有的A股资产管理规模约为4675亿元。按照国有股减持一半计算,也不过2000余亿元,其对市场的冲击应该不大。2000余亿元的国有股减持,相对于每年数千亿元甚至万亿元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确实只占较小的比例。而且,国有股减持行为也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完成,意味着每年的零星减持,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只是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
事实上,国有股减持并非仅仅用于还债。此前,华新水泥公告大股东代持的国有股减持,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建设保障房,表明国有股减持套现,其用途多多。目前是地方国资委所持的国有股被减持,未来央企国有股是否会被减持,其实更应该打一个大大的问号。更何况,央企国有股并不是一个小数目。
表面上看,证券投资基金是市场中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其它的诸如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券商等都只是配角,事实并非如此。根据《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实施办法》的规定,股改新老划断后,凡在境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含国有股的股份有限公司,除有规定外,均须按首次公开发行时实际发行股份数量的10%,将股份有限公司部分国有股转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持有。随着更多国有股被社保基金转持,社保基金将成为市场中实力最雄厚的机构投资者。
日益严重的老龄化、巨大的社保资金缺口,导致今后社保基金减持国有股以弥补养老金缺口将变成不争的事实。这些如笼中虎的国有股,一旦被放出,难道不值得投资者警惕吗?
不可漠视国有股减持现象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