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打破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垄断


  近日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起伏,先是标准普尔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降到AA+,在全球金融市场上掀起了滔天巨浪。随后,传言法国可能失掉AAA主权信用评级,又导致欧美股市一轮暴跌,这对战战兢兢的全球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很可能使得世界经济就此滑向深渊。总结当前全球经济风险的来源,除了主要国家不负责任、“借债度日”累积了过高的债务风险外,另一个兴风作浪的角色就是当今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很能说明问题。除了承认计算存在硬伤之外,标普对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的解释很动听,让全球的投资者知道真相似乎不应该受到什么责备。但回头想想,标普的做法其实坏得很。全球投资者憋紫了脸,等来美国债务上限提高的消息,避免了美国主权债务违约的结局,对全球经济来说起码不是坏消息。但并不是标普一家知道,美国的实际情况差,后果很严重。

  面对美国高企的主权债务和令人眩晕的债务累积速度,我们早就知道,由于美国政府依赖举债运转,不管两党如何争吵,提高债务上限将不可避免。我们也早就知道,即使美国达成了债务上限协议,美国债务形势依然严峻,美国财政“寅吃卯粮”将无法长久。考虑到赤字财政政策无法带来持续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美国实体经济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难言乐观,美债违约始终都是横亘在全球投资者面前的巨大风险。

  但是,知道了这些信息,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对落水的美国经济进行痛打。尤其是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经济高度关联,美国经济问题和风险可能形成全球性冲击。在全球经济的覆巢之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而发展中国家,还有大量的贫困问题需要解决。中国不抛烫手的美债,主要原因不是落在了“美元陷阱”或被美国国债“绑架”,而是中国深知,此刻对美债的抛弃将引发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对全球经济整体发展不利,这是负责任的大局观。就在大家都小心翼翼地呵护全球经济复苏的当口,标普坚持把船弄翻,实在应该受到唾弃和鄙视。

  标普为什么有这样的能耐,看看现在的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就清楚了。不可否认,信用评级机构对现代金融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正的信用评级是维护金融体系良好运转的重要条件。但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并且全部来自主要发达国家,标普和穆迪来自美国,惠誉属于法国。

  如果一个产业主要有三个行为主体,这意味着什么?经济学早就做了回答并清楚地指出了后果:寡头垄断将导致无效率的结果。寡头垄断市场上的行为主体将提供更少的服务,索取更高的价格和做出更多不负责任的事情。因为缺乏必要的竞争,处于垄断地位的评级寡头也会倾向于腐败。

  原因在于这些评级寡头的生存模式,是通过向证券发行者收费,资助它们进行相关研究,进而对发行者的证券做出评级。这种安排具有显而易见的问题,发行者肯定希望获得更高的证券评级,如果没有必要的竞争,证券发行者就会把评级业务交给那些愿意提供较高评级的机构,而评级机构则通过索取更高的价格给客户提供需要的服务。市场上的投资者和机构根据这些评级,形成错误的安全感和行事准则,种下了风险的种子。

  每一场严重的危机背后,几乎都能看到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身影,要么是将原本一文不值的证券化债务产品赋予AAA评级,要么是在危急时刻火上浇油。它们滥用手里的信用评级,发挥不当影响力。那些曾被评为AAA等级的证券化产品,如次级抵押贷款证券等,最终被证明并不值钱而引发了危机。它们无视欧元区领导人改善经济的努力,执意将希腊等“重灾国”的国债信用级别降级,也直接导致了欧债危机的蔓延与恶化,极大地影响了全球经济。可以说,信用评级机构正在成为全球经济金融风险的重要来源。

  长期以来,主要发达国家保护信用评级领域的垄断结构,排斥其他国家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把信用评级作为国际争斗和洗劫他国财富的利器,获取巨大的国家利益。但就像所有垄断者表现的那样,随着其逐步壮大,其垄断力量将难以管束。此次标普给美国信用降级,就是发达国家搬起的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应该加快对国际信用评级体系进行改革,打破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垄断,遏制其不当权力和影响力。一个更具有竞争性的全球信用评级体系将是合意的改革方向。改变信用评级市场的垄断结构,可以通过增加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主体数量来发挥竞争的作用,尤其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中拥有发言权。为保证未来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稳定发展,作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首要平台,G20也应该把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与改革作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提上议事日程。

  

  作者:王天龙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