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端制造业打造“第三极”


  高端制造业与IT、金融和创意产业等高附加值的第三产业一样,是第二产业中最具优势的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强有力的助推器,也是衡量一国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十二五”规划已将高端制造业确定为中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体现了国家政策的高瞻远瞩。北京市更是在全国各大城市地方政府中率先明确了高端制造业的战略地位。

  近日,北京市惟一市级规划的“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落户房山窦店镇,成为继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亦庄经济开发区之后,推出的新的制造业园区。目前基地已入驻京西重工减震器项目、北京长安汽车公司乘用车建设项目、北控绿色科技产业园项目、中国北车北京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项目,总投资约253亿元,前两个项目即将在年内建成投产。此外,京城机电高端装备制造工业园区、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项目、国能创新项目、瑞好汽车事业部中国市场奔驰项目和五轴联动电火花加工技术项目共五个项目与基地正式签署协议,成为新一批计划进驻高端制造业项目,总投资额突破百亿元大关。仅据目前情况预计,基地未来有望吸引总投资超过千亿的社会资金入驻。

  北京“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首都工业经济的主导力量。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303.1亿元,占到全市GDP的19%。其中,高新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69.4亿元,占到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0.4%;现代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95.2亿元,占到全市工业的38.9%,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北京市将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辐射力,积极培育高端产业功能基地,构建“两城两带、六高四新”的创新和产业发展空间格局,成为全市高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2008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表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首都经济具有较强的外部依赖性,全球危机给首都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在构建世界城市的过程中,北京积极寻求通过产业转移、升级等手段来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布局,努力提升城市竞争力,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将有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高端制造业已经成为首都经济合理化结构的有力支撑,有利于北京成为世界城市范围内高端产业的标杆城市。

  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落户房山并非偶然。根据北京市城南行动计划,房山位于环渤海经济圈要塞,作为城市南部地区未来发展的重要空间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门户通道,对于实现本市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促进首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从全国制造业格局看,基地加快发展步伐也将为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注入新动力,有望与珠三角的传统制造业,长三角的现代制造业并列,成为中国制造业的第三极。

  专家分析,房山处于北京1小时生活圈、河北5小时商圈,而高端制造业基地位于房山窦店镇中部,向东链接首都第二机场,距离约25公里;西依京港澳高速和京广铁路,辐射亦庄经济开发区,向北呼应丰台科技园,将会成为环渤海经济圈最具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品牌综合体。——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