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类文明


人肉互联网: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谎言

http://money.msn.com.cn 2011-08-15 10:29:00 来源: 商界 

  互联网自诞生以来,就面临种种质疑:带给人类非理性,网络暴民,抛弃人性,碎片化生存……

  当新一轮互联网炫富潮到来的时候,闪烁在背后的商业身影,让我们突然明白了,互联网其实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

  泡沫。又见泡沫!

  2011年5月11日,苦苦支撑了6个交易日之后,中国最大的实名制SNS社交网络人人网最终没能支撑住发行价。12日挂牌的世纪佳缘开盘随后即破发,而此前上市的当当网已经跌破发行价。一波黑暗飓风袭来,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跌幅过半,互联网是否蕴孕新一轮泡沫的议论甚嚣尘上。

  随之而来的,是针对中国概念股“做空”的猎杀行动。6月上旬,美国券商IBG宣布,禁止其客户融资买入超过130家中资上市公司的股票,因为担心这些公司的股价可能暴跌甚至被摘牌。

  又一轮关于互联网的反思中,我们的思维也许应该超越产业与模式的层面。因为,互联网已经渗透进人类文明的每个角落,从腠理渐入骨髓。

  上网前,你习惯于和熟人打招呼;上网后,你习惯于转熟人的微博。

  上网前,你开车看路标;上网后,你开车看GPRS。

  上网前,你能轻松记住一个陌生人的资料,上网后,你需要在QQ上备注新认识的朋友的姓名。

  上网前,你上班工作下班回家,吃饭看电视已经觉得充实;上网后,你等电梯的间隙里都要看下微博,依然抱怨生活的空虚。

  上网前,你会把心事告诉朋友;上网后,你会把心事告诉网友。

  上网前,你路见不平会伸手相助;上网后,你路见不平会上网发帖。

  上网前,你觉得电视上的林青霞风华绝代;上网后,你觉得网络上的凤姐也很可爱。

  上网前,你喝了酒才敢和心仪的异性聊天搭讪;上网后,你无聊时可以轻易和陌生的网友激情艳遇……

  生活被互联网绑架。在这个与现实迥异的社会里,我们交流、沟通、消费、娱乐……对网络的依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庞大的一个产业,其涉及的经济规模,甚至比金融业还要巨量。然而,这又是一个我们此前从没见过的怪兽,生活碎片化,思维浅薄化,文化低俗化,隐私公众化……从互联网诞生之日起,人类对其质疑便随之喧嚣不止,然而它的太多特性,我们至今依然无法完整破解。

  究其原因,也许便在于,我们看到了碎片化,却忽略了碎片化的成因;我们意识到了技术的影响,却放过了技术背后商业与资本的推手。

  互联网为什么要对人类文明进行“碎片化”?为什么能超越工具的影响,构建一个独立的社会?

  在新一轮互联网泡沫争议的风口,我们用互联网自身的方式对其进行“人肉”, 追根溯源也许远比关注现象本身更重要。

  造富篇

  互联网的自白

  楼主

  史上最清白最阳光最低碳的财富。

  人们说要阳光。于是,我们便创造了阳光。

  与在灰色地带中攫取利润,在血汗工厂榨取价值相比,我们开启了阳光财富的全新历程。

  我们对能源、原材料、人工……都是超低的需求,我们是真正的绿色GDP。我们的名字就叫——互联网。

  我们是史上最清白的产业:遵纪守法、善待员工、不存在假冒伪劣产品、行走在阳光下、靠技术与模式的创新获得利润,我们的财富没有原罪;

  我们是史上最阳光的产业:我们不用与资金链搏斗,不用背负成本的巨大压力,不用挖空心思抢夺市场与渠道,不用在道德与利润的夹缝中负重前行;

  我们是史上最环保的产业:低碳节能,轻资产,技术密集而非劳动密集,做到零污染零排放;

  我们是史上最和平的产业:不与传统行业争夺市场空间,而是开创性地创造全新的需求与市场,产业完全开放,商机永无止境;

  我们是史上最“给力”的产业:产业创新模式的冠亚军,总是互联网企业,探寻新锐企业的时候,映入眼帘的,80%以上都是互联网企业……

  市场自产生以来,就一直以一个闭合的链式结构形象出现。但互联网横空出世,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立体网状商业生态圈。一波一波的传统企业,要么利用互联网,要么触网变成互联网企业,革命性的IT技术深深渗透进了所有的行业。

  看看我们最近的业绩吧:2010年12月8日,当当网在美国纽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即较发行价大涨86.94%,融资2.7亿美元;当日,另一个IPO的互联网企业优酷网,也成功融得2亿美元;2011年3月,奇虎纽交所上市,融资1.75亿美元;4月21日,世纪互联登陆纳斯达克;5月4日,人人网纽交所融资7.4亿美元;5月5日,网秦纽交所融资8912万美元;5月11日,世纪佳缘纳斯达克上市。

  短短半年时间,我们便借助资本市场创造了一大批量级为亿元,甚至10亿元的富裕企业。接下来,这个名单必然还会持续添加。这是传统产业在以往任何时候能够想象的吗?

  事实上,笨重不堪的传统产业已经日薄西山:媒体报道,长三角一带的中小企业普遍闹起了“钱荒”,甚至大量企业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就连素以制造繁荣而闻名的温州,竟也出现了中小企业因贷款无门而“扎堆”倒闭的现象。更不用说,早已闹得沸沸扬扬的“用工荒”、“地荒”、“电荒”……

  作为一个没有原罪的产业,我们有理由傲视市场发出强劲的声音:让互联网这场阳光低碳的财富浪潮,来得更猛烈些吧!

  原罪篇

  缺乏商业模式的

  2楼

  做的是互联网,玩的是融资游戏?

  2011年5月,在美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骤然被破发击中。在网秦、当当网、世纪佳缘相继破发后,中国最大的实名制SNS社交网络人人网最终也没能逃脱这样的命运。几天内,部分中国互联网企业的股价跌幅过半,褪去了神奇的光环。以致被美国券商宣布禁止其客户融资购买中资上市公司股票。

  如果互联网所创造的果然是史上最清白最阳光最低碳的财富,又怎么会面临这样的危机?

  真相是:上市融资的喧嚣中,中国互联网产业依然缺少真正清晰高效的商业模式。从创意到眼球经济,流量成为评判互联网企业的核心成功标准,广告转换率仅仅是一个附属指标,最终的目的地,只是从资本市场掘得利润。

  单个的互联网用户,其本身对企业很难产生价值。只有让源源不断的用户产生越来越多的碰撞与交互,才能诞生价值产出点。

  在“包装好卖掉”商业逻辑指引下,互联网企业,尤其是当下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要满足的不是用户,而是投资人。其目的,更多的不是指向如何做好产品及服务,而是赤裸裸地指向融资套现。

  当脑子里仅仅只是有一个奇思妙想的人,也撸起袖子准备获得互联网融资——关键是,他还有可能真的能融到巨额资金——的时候,互联网泡沫就形成了。

  互联网企业真是被膨胀的资本市场给惯坏了。这一轮破发,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