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我”到“亲”看表达之变


  为了排解人流拥堵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和烦躁情绪,上海地铁最近设立了若干个大沙袋,供人们在情绪无处排解的时候捶打以发泄。无独有偶,在成都街头近日出现一批以“亲”打头的交通警示牌,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在河南郑州也有不少公益者骑着摩托,载着写满“亲”的宣传牌,引导人们的公益意识,还有某大学在今年的录取通知书中以“亲”打头通知考生,等等。

  从“打我”到“亲”,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表达方式在悄然中诞生,而更深刻的是一种表达方式的多元化和丰富的理念正在孕育中、萌芽中或有意无意的慢慢走进人们生活中,我为之高兴!

  大家都有共同的感受,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却又高度紧张且生活节奏加快,而且处处充满矛盾和焦虑之中。面对此景,作为一个和无数个个体的人既无能去扭转,也无力去改变,当许多无奈聚集在心头的时候,便有可能产生许多不健康的情绪,比如烦躁、恼怒和愤怒,比如孤独、冷僻和万念俱灰感等。当然我们可以用“请排队上下车”、“请勿拥挤”、“请先上后下”之类的表达,但可曾想过,更多元的、更具有时代感的,也更符合人们心理和情绪变化的表达方式呢?“打我吧”正是科学引导人们情绪宣泄的一种表达。别小看这种表达,它的科学理性不言而喻,因为表达从来就包含有声和无声语言两种,有时无声语言比有声语言更重要。通过打沙袋宣泄个人情绪,不仅情绪得到宣泄,还有可能防范更大的灾难发生。比如福建南平曾发生的校门口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郑某某就是因为个人情感不顺又被下岗,诸多不顺集于一身,不仅怨情无处发泄,甚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最终导致悲剧发生。

  这样的惨痛教训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变革期,尤为值得汲取。汲取的途径和手段之一就是要多开渠道、多通言路和多想办法,疏导情绪、清理郁结,从而为建设科学理性和谐的社会作出我们的贡献。

  如果说“打我”是无言的心声,“亲”则是有声的表达。我们当然也可以用“禁止闯红灯”、“禁止强行”、“路边禁止停车”等严肃的警示性词语,但那不应该成为惟一的表达。我们咂摸一下,用了“亲”之后是不是显得更具有亲和力和亲切感了呢?尤其是对于80后90后来说,更是如此。至于我们一向视为严肃而庄重的录取通知书加了“亲”之后,那种学校如家的感觉陡然而生,那种老师如亲人的感觉也在‘亲’之中潜移默化。

  由“亲”的引申使用我想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严肃、崇高甚至很伟大的内容是不是只能用严肃、崇高和伟大的话来表达呢?当下,在不少人的认识中的确是这样的。我听过不少领导讲话,从省部级到乡镇长,很多人愿意用完全一样的语言重复着完全一样的道理。生活中有不少讲话,讲者不看对象、不分场合也不论时间,张开就是老一套,怎么能不让人反感生厌?前几天,某县召开动员大会,会程一半睡觉者不少,书记一怒让人将与会者睡姿拍下并当众播放,令睡觉者很是难堪了一把。书记可曾想过,您那个会议的内容和讲话者的表达是否有足够的魅力让人不睡觉呢?在我参加过的会议中,至少相当一部分是让人昏昏欲睡的,是内容不好吗?当然不是;是内容乏味吗?也不全是。这里很重要的问题是,讲话者表达方式、手段和技巧单一,呆板和机械化。如照本宣科,如大话、空话、套话连篇,如讲话的语调平平缺少感染力等等。一句话,伟大、庄重而崇高的内容是可以、可能也完全应该做得到另类表达的,如“亲”这样的“淘宝体”的运用。

  从“打我”到“亲”,我看到了人们的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在表达上的丰富,所以为之高兴。值得一说的是,我们许多从事公共关系和公关危机工作的人们,比如新闻发言人,尤其应当注意这种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的多元化丰富表达。赵启正先生对新闻发言人寄语的十二字名言:立场是政府的,语言是自己的,恰恰是这种理念的高度概括和经典表达。这十二字不难理解,但做起来真是难。难在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的表达方式还有相当市场,难在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可以不用或少用智慧,难在这种单一的表达方式有强大的惯性和人们接受的麻木以及无所谓的态度。

  更难的是,当有人试图丰富、真实和立体化的表达自我的时候常常遭到责难和非议,甚至被领导和同事不待见。游泳新秀孙扬本来是个表达丰富、感情充沛且自然随意的孩子。让人记忆犹新的是他去年夺得奖牌后在池内大哭,出水后接受记者采访又抑制不住的落泪,登上领奖台还哭个不停的样子,哭成了这个男孩符号化的象征和最自然本真的情感流露。但据说,他的表现受到不少人的不理解,甚至非议。我以为哭笑,无论某种剧烈的动作或高声大吼,都是人们不同情绪的正常宣泄,不应阻隔,更不应指责。今年孙扬世锦赛获得冠军后,脸始终绷着,没落过一次眼泪,也无狂笑和其他特别的状态,小大人似的。记者问他为什么不哭了,孙扬说,我不会再哭了,因为我成熟了。我真想对孙扬说一句;亲,你尽情的哭吧!哭不是不成熟,而恰恰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情感宣泄之渠!哭笑与成熟不成熟无关,哭笑与判断人的心智高低无关!悲剧恰恰是这样的情况:成熟、很成熟的人面对风云变化的大千世界,面对一场又一场的人间灾难不会笑,也不会哭,永远是那一张义正辞严或冷若冰霜的面孔,永远是那样一副正襟危坐或目不斜视的神态。亲,你们这些成熟的人们啊,能不能亲起来?!

  从“打我”到“亲”,我们看出了表达之变:伟大、崇高和严肃的东西可以变得亲切一点、幽默一点、诙谐一点和具体形象化一点;严禁、制止和杜绝之类带有强制性的要求和命令可以变得柔软一些、亲近一些和平和一些;威武不屈、挺拔屹立可以变得低下身段、肌肉松弛和微微笑意,别总那么一本正经的等等,没有人规定表达的形态一定是如何,是我们自己庸人自扰又自得其乐的一遍遍重复着过去的故事。从“打我”到“亲”的表达之变仅仅是开始,但前方却是丰富多彩、色泽斑斓的生活,面对如此美好的图景只用一支笔、一种色彩来完成,除了蹩脚的画师,还有就是枯燥乏味的人生。

  亲,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