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请放下手中的大棒


  正当全球惊愕于Google收购摩托罗拉时,央视却在节目中抛出炮制已久的炮轰百度的节目,让世界上两大搜索巨头在同一天 “冰火两重天”。中国这些年除了虚夸的高铁就是疯狂的房地产泡沫,却对最具创新意义的信息经济施加恐吓的大棒,互联网从业者可谓欲哭无泪。

  节目中,央视为让百度上钩不惜“钓鱼执法”:记者利用了半天时间,找技术人员做了一个假网站,并伪造了假的减肥产品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和药监部门的批文,让记者以推广减肥产品为名,拨打百度地方营业部电话。通过违法操作引诱对方落入陷阱,这种典型的“钓鱼执法”的方式在微博上引发争议,网友猫冬儿认为“记者这种假定有罪,证明有罪的方式,本人认为欠妥,用一个假公司去做实验,很像流行的钓鱼执法。这种手段是否可取,值得商榷”。网友桥东邢峰则认为,“钓鱼这种行为至少违背了诚信是金这个主题。”

  回想起8月6日《经济与法》对新浪微博的报道,名为“都是微博惹的祸”的专题以50分钟的时长,聘请演员、撰写剧本,上演了一出微博虚假信息泛滥的连续剧,可谓煞费苦心;此前,《朝闻天下》也开始拿新浪微博的伦理底线说事,为整治微博做舆论准备。早在数年前,央视指控Google“很黄很暴力”,被网民质疑提前几天用工具刷“性开放图片”等色情联想词,并安排央视实习生指控google“很黄很暴力”、“让人心神不宁”,让央视在观众心目中公信力大跌。

  媒体是什么?媒体不是大棒,特别是掌控话语权的媒体,更需要维持公信力。任何媒体如果恃权放旷,都会遭受报应,默多克的世界新闻报因为窃听已经停刊,可央视却仍然在自说自话中生活着。媒体首先要知法守法,要急老百姓所急。几天前动车追尾发布会不直播,却对利益威胁者丝毫不手软:从今年央视曝光淘宝假货、新浪微博平台虚假信息,再到对百度下手,这种有目的有策略的报道背后的动机不得不让人猜疑。

  央视蓄谋攻击百度、新浪微博、淘宝等一干新媒体的原因不外乎三个:第一,近年新媒体崛起速度惊人,央视打压网媒是为了巩固自己老媒体地位和话语权,形成对对手的威慑;第二,面向大企业收 “保护费”,逼迫为央视进贡,百度也有两年没给央视进贡了,今年春晚估计少不了一番表示 ;第三,在各个领域扶持所谓的国家队,如即刻搜索、CNTV、人民网微博等。

  在中国政府制作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中,特别引用了不能涸泽而渔的故事。水至清则无鱼,只有把互联网当作敌人,才会假设网络是“至清”的。事实上,互联网是现实社会的“一瓢饮”,如果现实社会这个信息源头出了问题,投射到互联网必然漏洞百出,而这需要一个长期的、综合的治理过程。央视不仅是一家媒体,更是政府的喉舌,抓住问题乱棒打死,对互联网发展有害无益。

  央视最后呼吁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来监管,不能让互联网自己管互联网,这显然非常好,但问题是谁来监管互联网。在工信部、新闻出版署、文化部等等衙门之间,恐怕央视都不放心,最让央视不愿意自己说出口的,自然是由央视来监管。如果央视来监管互联网,中国网民还真是“幸福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