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投资者靠什么恢复投资信心


  上周A股在标普下调美国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的事件中经历了如过山车一般的宽幅震荡走势。沪综指与深成指一周分别下跌了1.27%和0.43%,而市场震幅却高达6.72%和6.94%,两市周K线均表现为放量长下影十字星形态,充分暴露了A股投资者极度恐慌的投资心理和极端脆弱的投资心态。

  如此极端的市场走势恰好反映了目前A股市场两个重要的市场信号:一是市场中长期低点形成的概率越来越大。由于A股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临近历史低点,短暂而快速的暴跌和强劲反弹正反映了市场价值中枢的存在,据统计,沪深300的市盈率目前已低于1664点时14倍水平,其中七个行业的估值已远低于1664点时平均估值水平;二是投资者极度不稳定的投资心态极有可能在中短期受到市场复杂环境变化的影响而再次出现非正常变化,而这种变化却恰恰符合证券市场不破不立的普遍规律。

  除了投资心理和估值水平,A股市场的投资者还需要依靠什么才能彻底恢复投资信心呢?笔者认为还需从以下四方面寻找答案:一是全球经济形势尤其是美、欧债务危机趋于平稳;二是宏观政策出现较为明确的转向信号。由于七月通胀率水平仍维持在6.5%的高位,紧缩政策适度放松的预期将有所后移,考虑到下半年通胀预期的总体回落,政策进一步放松的明确信号可能会在未来一两个月出现,同时,政策的转向也要视管理层对资本市场是立足于长远发展还是涸泽而渔的态度而定;三是如何将估值底真正转化为市场底。估值低廉只是投资者具备了长期购买股票的必要条件,只有市场大多数投资者认同了这一估值水平,同时也具备了吸引场外投资者和资金的能力,市场底才具备充要条件,最终真正将估值底转变为市场底;四是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增长预期。目前的中国经济转型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长远的规划,更需要长期的实践,十二五对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规划今年将逐一明确,这将奠定未来经济转型和持续增长的基础,只有市场形成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预期,大级别的上升格局才会真正形成。

  从操作角度来说,投资者短期操作应充分利用市场大幅震荡的有利机会,寻找估值绝对低廉的股票进行投资,长期来说,投资是一项对未来的选择,因而在市场处于低位之时选取被市场错杀的新兴产业的股票应是最为理想的高回报的长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