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让有机农业在中国不尴尬?


  最近,科学网友对北京大学生命学院院长饶毅没有评上院士而纷纷发表评论,饶毅教授博文《从今以后不候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推荐达291次,评论达323次。这篇不到200字的短文引起的关注度,远远超越科学网办网以来的所有博文。可见中国知识分子对晋升院士这个现代版的“范进中举”是既深恶痛绝,又趋之若鹜的。饶毅教授发表微博称今后再也不当院士候选人,也就是与院士制度告别,这是真正有学问的人所持的人生态度。笔者早就认为:中国学者即使要保留院士制度,学者也要等退休以后才有资格去当院士,到那个时候,有没有学问,对科学对社会对人类有没有做出贡献,大小同行以及社会大众都是心中有数的,且不能自己报名,不要自取其辱,要成立像诺贝尔奖那样的专门委员会,从真正对对得起院士头衔的科学家群中海选,这个工作时非常细致的,对当事人是严格保密的。

  相对于学术界造成的污染,教授、研究员、研究生们几乎是口诛笔伐,但是,对于我们赖以为继的农业,吃饭这样天大的事情,且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人们却很少关心。我连续发表了多篇关于耕地退化,农民种粮积极性下降的文章,这些文章有些是在半月谈、SciDev(Nature办的网络杂志)这样国内外重要刊物或网站上的,但科学网编辑不予推荐,依然是歌舞升平,偶尔来几次热热闹闹,丝毫没有意识到危机就在眼前。

  人类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对于危机视而不见,在于默默忍受各种危害而不发出声音。建国以来中国人遭受的挨饿滋味,甚至饿死人的事情,不是一天发生的,而是下面真实的声音并不能上传到决策者那里,且有人推波助澜,人为制造了灾难。

  关于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现在中国主流科学家就是学美国,也要牺牲农村,牺牲耕地,牺牲健康,大搞城市化,种地放任农民依赖农业“六大害”(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转基因),农民自己种植出来的蔬菜他们自己不吃,农民自己种植的转基因水稻他们自己不吃,农民自己养殖的鸡他们自己不吃,农民自己不吃的食物到底有多少谁能统计出来呢?这些连农民自己都不吃的食物(出口经常受限,人家像防贼那样防着),城市人里吃的津津有味。这样的“好日子”,还能够持续多久呢?这样的代价是什么?是耕地质量严重下降,是喷洒农药除草剂的农民丧失生命,是农田生物多样性严重下降,是城市人花更多的钱上医院,上火葬场,到郊区花高价买墓地。

  农民能不能不用“六大害”,在保护自己,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人健康,在农产品出口不受限的前提下,生产出粮食、蔬菜呢、肉、蛋、奶呢?我们的前期实验说明(牛妈妈产出的安全奶被小牛吃了,其余产品的人我们都实验过),一个字,能!你不添加那些有害的东西就是了。而且并不像有人宣传的那样,用我们的办法会饿死人!

  但是,我们的实验结果遭遇了尴尬,这个尴尬说明了什么?大河网针对笔者团队实验发表的钱桂林评论,也许道出了一些道理。

  再以科学网上的网民为例,目前社会对院士的关注远远大于对土地对农民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