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福利门槛在提前


  诸大建(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和不同领域的学者从客观福利(或满意度)和主观福利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资料证明:经济增长在发展前期对社会福利提高具有正的贡献,而且越是贫穷的地方经济增长带来的社会福利越高,但是在经济增长达到人均1万-2万美元左右后,进一步的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的边际贡献就开始递减。有人把这个1万-2万美元称为是经济增长的福利门槛。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福利门槛到来之前需要使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发展型转变。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注重物质资本的增长,转变为更加注重人力资本和自然资本的提高与发展。

  国际上的一些实证研究成果不约而同地发现,最近10年来,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生活满意度或主观幸福不再增长甚至有所减少的情况。而中国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到5000美元,于是有专家提出了中国的福利门槛在提前的问题。这对中国发展的效果问题是严重的挑战。因此,中国未来转型发展的目标,需要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带来社会福祉的提高。而相关的政策措施,需要从单纯强调增长转变到强调经济增长下的收入分配与公共服务。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提高穷人的收入,控制穷富收入差距扩大;二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使得不同收入水平的人能够获得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实现所谓非均衡的经济增长均衡化的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