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分为一经十传,十传是对经的解释。如前文所述,《大学》是儒家最为重大的人道学问,是讲述儒家管理哲学的一本经典著作。其中,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此三纲则为管理的基本原则。
亲民列为大学三纲的中位,依照中国人中央为大的习惯,当视为政道的重点。而对于“亲民”的字义,却历来争论不休。王守仁认为就是亲本字,是亲理政事、亲近民众和亲爱民众。朱熹则认为当做“新民”,意为启迪百姓心智,使百姓弃旧图新,去恶从善。但根据十传中“君子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亲民”等解释,我认为此处应当“新民”解。
同在为政一样,管理过程中,新民也是重点。新民以求尽乎为人之道,自身所具有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管理过程中,明明德使每个人都有了正确的认识。而新民,于管理者来说则不但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何综合素质,还要更新员工观念,启迪员工心智,开发员工思想,加强员工意识,革新员工技术,提高员工综合素养。带动大家无论从思想上还是操作上,都可以日日新,又日新。
国人的新命,就是邦国的新命。全体员工的弃旧图新,便会带动企业的日新月异。企业所有人的方向即是企业的方向,企业所有人的发展即是企业的发展;所有员工都不断进步则企业就可以不断向前;所有员工都有了更高的目标,那么企业的发展也就可以达到更高;所有员工的目光更长远,那么企业的发展也就可以延伸到更远。
通过新民,可以使员工不断的弃旧图新,去恶扬善。摒除各种陈腐观念落后思想,改掉各种不良习惯错误言行,即去除各种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即相克的因素;员工不断努力奋斗,争取向前,寻求进步,就会不断产生利于企业发展的因素,即相生因素。相克因素减少使路更平坦,相生因素增多使路更畅通,那么企业发展如入康庄大道,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