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在“学历门”事件后沈寂了一段时间,又到南京讲“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遭到了南京的女大学生“踢馆”。很高兴看到我们的年轻朋友站出来对社会的不正之风大声说“不”,显示八零后、九零后绝不盲目,很有希望。
为什么我说这类成功学讲演是“不正之风”呢?因为它大多是忽悠人的,学不到东西,还会带坏年轻人的心志。
首先,真正的成功是自我追求、自我实现,但往往国内大多数的成功学却窄化成功为名、利、权的追求,攀比虚荣,鼓励了社会上的功利之心。
其次,基业常青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但大多数的成功学却在倡导短线致富,快速成名,谋略机巧,问术不问道,甚至可以厚黑无耻,不择手段,鼓励了社会上的浮躁之气。
把成功从自我追求,自我实现异化成短线求名、求利、求权,也正好扭曲了关系管理,变成“搞关系”。今天社会上一提到关系就想到送礼、后门、特权、贪腐,所以总有呼声要以制度取代关系。其实这都是搞关系惹的祸,关系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这种快速掌权致富的动机下错用了关系。在美国这样的法治社会中,管理学大师明兹伯格也指出,这种错误的动机也一样会教人玩法弄法,造就了一连串的公司弊案,华尔街肥猫,带来全球金融的灾难。
基业常青的成功需要的是良好的关系管理,目的是在营造一个和谐信任的环境,不止是自己与别人的关系,也管好自己周围一群人的关系,只有在和谐信任中,才能精诚合作,发挥团队战力,得道多助,这才是基业常青的事业本钱。
第三,成功是学不了的,只有预防失败可以学。创业学大师蒂蒙斯总结了下述很多创业成功者的特质:
主题
态度或行为
责任承诺和决心
坚定且果断,能迅速地决定做与不做
纪律
解决问题的恒心
愿意牺牲个人利益
完全投入
领导力量
自我启动;高标准但非完美主义者
团队的建设者和英雄的缔造者;尊重别人
与所有参与了创造价值的人一同分享财富
正直可靠;建立信任;推崇公平
不独来独往
商机困扰
对客户的需求有基本的了解
市场导向
为价值的创造和增加冥想苦思
对风险、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容纳度
有限度地冒险
风险共同分担
对不确定性和缺乏系统结构的容忍
解决问题和整合方案的能力
创造性、自我依赖和适应能力
非常规的、开放的、最新的思维
不安于现状
适应和变化的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快速学习的能力
不害怕失败
胜出的动机
目标与结果导向;高但是现实的目标
实现成就和成长的动力
对地位和权力的低要求
对优势和劣势的认识
有了这么多良好的特质,他却说,这些只能提高成功的机率,成功是保证不了的,还需要天时、地利、机遇。
但同时蒂蒙斯也总结了很多创业失败者的特质:一、失败的企业家总想表现强大。这是指有些人总想证明他们比别人强,并能击败别人。二、总相信不会受到伤害。三、反对外在权力对其束缚。四、冲动易怒。五、相信外在因素—一遇到失败就怨天,或者尤人。六、完美主义者。七、自以为无所不知。八、绝对独立,独断独行。犯了这些问题的创业者大概一定会失败。
所以基业常青的成功没有技巧、没有诀窍,没有终南捷径,一时的打气、激励,喊喊“我很棒、我很行”,也只能有一时的效果。
第四、成功者的经历不是成功学。尤其是那些高调谈自己“成功”的人,自吹自擂正是走向败亡的前夕。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先让他膨涨。自我膨涨的人教的成功学其实是教人失败。多少人今天还在夸夸其谈自己的成功经历,明天不是成了阶下囚,如兰世立、黄光裕,就是出了大问题,如唐骏。
台湾高科技教父施振荣也有相同的观察,他就说我无法告诉你成功的方法,因为每个人成功因素都不同,但失败的理由却一样。“听不下劝告”,自以为是,自高自大往往是失败的先声。
所以真正想学成功学的人应该学别人失败的经历,学关系管理而非搞关系,对自己性格、人品、价值观不断自我检讨,然后自我修炼,时时砥砺,坚持理想,静待时机,这才是基业常青的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