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新加坡已经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但是其对于“保障房”的投入力度依然很大。
在新加坡“保障房”被称为组屋,类似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建立之初是为了保障低收入者的居住问题,但是随着近半个世纪的发展,新加坡组屋已经发展成为一套健全的制度。 也真正实现了居者有其屋,使得新加坡75%以上的人有了住房保障,
据新加坡建屋发展局企业发展处的工作人员黄诗蕊介绍,目前新加坡组屋已经发展到不再是以满足普通居住需求的简单的保障性住房,而是出现了一些高档的组屋项目,并且推出了一些4居室、5居室的大户型组屋,可以满足一家的居住需求。
其实,新加坡组屋制度中最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是他的准入制度和退出机制。按照新加坡政府公共住房的规定,申请人名下不得有任何房产,而且组屋只提供给结婚的人士,并且规定申请家庭的月收入不超过8000新元。这和我们国家规定的申购条件类似,但是组屋的价格与商品房的价格之间差距之大远比我国要大很多。
黄诗蕊表示,一般来讲首次申请组屋的价格在20万新元/套,而周边商品房的价格是组屋的数倍,最高甚至达到9倍。让人更为羡慕的是,目前新加坡的人均年收入在5.6万新元,这个与房价之间的差距让人们足可以应付。
同时新加坡提倡居者有其屋的政策,90%的购房者拥有组屋的产权,“这是为了让大家更加珍惜房屋,所以不采取租赁的政策”,黄诗蕊表示。
此外,为了支持居民购买组屋,新加坡还制定了优惠的扶植政策。首先制定了公积金制度,进行强制性储蓄,即规定雇主和雇员各按雇员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逐月缴纳公积金,分别用于未来的养老、住房、医疗、保险、教育等用途,使得居民的购房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建屋发展局将根据购房者收入情况发放贷款,确保购房者每月还款额比例不会超过其收入的四成,房屋的分期付款最长期限可为30年。此外,购房者同时还可以申请商业贷款。
其次,在组屋的建设过程中,政府始终坚持小户型、低房价原则,保证绝大多数居民能够负担得起。最后,政府对居民购买组屋实行免税优惠措施,如购买三室以下组屋,出售价格常低于半价;对购买四室组屋的价格约降15%;对购买五室的,则稍有优惠。如果购买二手组屋,政府将视买房家庭的收入状况,提供1万-7万新元不等的津贴,存入买房者的公积金户头。为了强化东方家庭的价值观,如果购房者选择在靠近父母居住的地点购买二手组屋,还能额外获得1万新元的津贴。
在完善的组屋制度中,退出机制一样让人称赞。在新加坡组屋是可以出售的,在居住满五年之后,业主可以自由出让给其他人,也可以卖给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同时新加坡建屋发展局还会定期对组屋进行维修,保障其居住舒适性。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兴建保障房,制度建设还在起步阶段,新加坡的组屋制度对我们有很多的借鉴意义,但是要达到这样的状况,不仅是住建部一个部门来推行,必须建立一个多部门配合的协调部门,从土地、税收、财政、金融、诚信等予以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