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来看,国际直接投资的进入模式主要有新建投资和跨国并购。多年以来,70%到80%的投资方式是跨国并购。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是新建投资,跨国并购在中国吸引的FDI中占非常低的比例。2004年跨国并购交易额3.3亿美元,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0.5%。2007年跨国并购交易额20.8亿美元,占全国FDI的2.8%。2010年并购额32.5亿美元,占总外资额的3.1%。总体趋势看,跨国并购在我国利用外资中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逐年稳定增长态势。
在跨国并购交易中,主要发生在服务行业,并且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4年服务业并购交易金额0.4亿美元,2006年增长到6.2亿美元,2010年为15.5亿美元,而当年整个制造业跨国并购交易额仅为9.8亿美元。
批发零售业是外资跨国并购的重点行业,也是并购快速增长的行业。2004年交易金额微不足道,2010年成为全年并购最为集中的行业,交易金额3.26亿美元。房地产也是跨国并购的重要行业,2010年交易金额8.88亿美元,成为全年按并购方式外资流入最多的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日益成为外资并购的重点行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跨国并购交易件数较少,但2010年并购交易额达到6.19亿美元。
香港一直是并购方式的主要FDI来源地,从交易金额计算,2004年来自香港的并购交易额占全年并购交易总额的34.3%,然后逐年增长,2009年达到62.3%,2010年为54.8%。
新加坡是中国第二大跨国并购来源国,2004年跨国并购交易额占总并购额的2.7%,2010年达到12.5%。法国也是重要的并购来源地,2010年并购交易额占全国并购总量的12.3%。日本、韩国、美国以及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性公司也日益成为中国重要的跨国并购FDI来源地。
跨国并购,特别是那些涉及大企业、巨额资金和重大重组的跨国并购是全球化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之一。这类并购不仅占发达国家FDI流动的绝大部分,而且也开始成为FDI进入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方式。由于跨国并购作为跨国公司进入发展中国家的方式变得越来越普遍,因此,相对于新建投资,跨国并购对经济发展作用的争论也随之产生。
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的基本差别在于,前者涉及到资产从本国人转移到外国人手中,并且至少在开始之初不会增加东道国的生产能力。而这又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对于不充分的资源转移、裁员、资产剥离(包括技术和创新能力剥离),尤其是对市场结构和竞争产生不利影响的担忧。更进一步,这些担忧又体现为更广泛的关于侵害国家经济主权、削弱民族企业以及失去对国家发展方向和实现社会、文化、政治目标的控制的忧虑。这些忧虑又升级为对经济全球化和大型跨国公司超强经济实力的畏惧。
当前,人们普遍持有的观点是,通过新建投资方式进入的FDI对东道国经济是有益的,而通过并购方式进入的FDI则不然。
事实上,研究表明,无论外国企业是以新建投资方式还是跨国并购方式进入,它们对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没有本质性差别,从长期来看,这两种进入方式对发展的影响几乎是一样的。
如何看待跨国并购
评论
16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