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价”已破,“以价换量”时代已到来


“僵价”已破,“以价换量”时代已到来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1-7月,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7.1%,销售额增长11.7%。按此计算,1-7月全国商品住宅均价上涨4.3%,较2010年5.9%的上涨幅度明显缩小。

据国家统计局分析,上半年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呈现U形走势,6月份商品住宅成交面积达到10263万平方米,环比5月份上涨42.6%,涨幅扩大30个百分点。而在成交量环比大增的6月份,全国商品住宅均价环比却下降了8.1%,这也是自去年6月份环比下降0.1%之后的再次下降,且降幅巨大,显示市场“以降价换销量”时代已经到来,或意味着持续一年多的楼市僵局已被打破。

纵观当前房地产市场,“以价换量”的市场效应不仅在三季度将得到延续,在四季度还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其主要理由,就在于开发商经历一年多的房地产密集调控后,资金链趋于紧张,已失去死撑房价的本钱。

一方面,金融对房地产业的支持力度减弱。由于房地产调控的持续、不断加码,银行基于信贷风险考虑,向地产业放贷的意愿明显降低。根据央行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上半年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098亿元,同比少增2325亿元,同比剧减53%,来自金融贷款的资金占房企到位资金的比例仅为17.1%,为2010年连续18个月最低。而因为央行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大部分银行已面临着无款可放的窘迫局面。而从个人按揭贷款看,不仅“二套房”首付、利率均大幅度提高,“首套房”在提高首付的同时,利率也不再享受优惠,甚至还需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因信贷紧缩而削弱购房需求,从而影响开发商资金回笼。

一些中小开发商通过民间融资筹集开发资金,也因为借贷成本居高不下,所建商品房如不能及时销售,必将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调控政策还将加码,供需关系正发生逆转。7月22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明确表示,“下半年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不放松”。住建部也正在草拟对二三线城市的“限购”名单,如果不出意外,应在8月份公布,也就预示着今年的中国楼市,“金九银十”不再。

而因为政府严查“捂地惜建”,将保证住宅房上市量的持续增长,从而促使供需关系正发生逆转,开发商不得不选择“以降价换销量”,以渡过难关。


我的相关文章:

商品房明码标价,或成官员敛财的新路径

“一房一价”,或成助推房价上涨的帮凶
“限涨”成“催涨”,“新国八条”已然尴尬 
约谈、问责,将成调控主旋律
“限购令”,将助推房租上涨
“新国八条”强力遏制需求,短期效应不可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