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不佳的原因分析


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它分为组织执行力和个人执行力,从组织执行力上来看,每个人扮演的执行力角色不同,执行的重点也不同。正如思考是管理者的本分一样,管理者的执行力就是将思考变成思路,并将思路变成指导方法,而员工的执行力是将思路、指导方法变成工具和行动,然后各自对执行的结果承担不同的责任。当然,这里面的角色并不是界限分明的,而是各自有重点。企业最怕的就是体积不大,却搞的像官僚,看上去各自负责各自的,但是上必须有交叉。

   先抛开组织执行力不谈,从个人执行力的角度出发,我认为有三大影响要素:

   第一大要素是心智模式。从冰山模型理论可以知道,人的行为习惯一定有深层次的东西在支配着,这个支配着的东西就是心智模式,心智模式是一个人的思维定势和价值取向。从心智模式的角度来看,执行力之所以差,习惯思维在于“归罪于外”:一种是真正的“归罪于外”,也就是在内心里认为问题不在我,这就导致了执行力差的心理原因;另一种是借口,内心里已经知错了,但口头上就是不认错!为什么知错而不认错?一是面子问题。这是多数人的特点,人性就是要虚荣和面子,尤其中国人;二是要保持权威。领导代表“一贯正确”的权威,所以不能轻易认错,一旦认错,将失去权威;三是损益不成正比。如果你一旦认错,可能矛头和焦点就指向了你,那么你将承担所有的责任,如果认错不能博得同情与支持,甚至会受到处罚,多数人的行为模式是不愿意认错,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所拥护的理论却并非执行理论的深层原因所在。

   第二大要素是行为习惯。我们必须考虑到行为习惯的一种长期惯性。心智模式决定行为习惯,反过来,行为习惯可以改善心智模式。从行为习惯上改变的路径有:从不适到主动迎合,从强制意味的服从到渐渐认同,通过不断的过程刺激和训练,形成新的“路径依赖”,这时候,新的心智模式也就产生了,这就是主动异化的结果。

   第三大要素是执行能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很多人不是不愿意执行,而是不知道怎样执行,解决了心智模式和行为习惯,但缺乏方法和工具,就会导致执行能力欠缺。如何训练执行能力?一位老师说的好,就是将想法化为思路,将思路化为工具,将工具化为行动,将行动化为结果。而执行能力不佳的地方就是这几个连接点处理的不好,需要不断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