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医药行业研究报告里分析师们对医药产品的分析还不够深入,也不关心产品上市后的循证研究资料分析,但随着医药行业竞争的加剧,这些更深层次的竞争要素的作用会日益凸显的。
见证痰热清速度
2004年,痰热清注射液刚上市,当年的销售收入只有1000多万。记得当时来找奇锐的张总说:“我们有个很有潜力的产品……”,同来的市场部经理老穆接过来说:“将来年销量能做到10个亿”。
年销售10亿元的产品,在2004年的制药工业尚无先例。奇锐闻言眼前一亮。后面几年,作为上海凯宝长期的营销策划、品牌传播合作伙伴,我们见证了痰热清销量的节节攀高:2005年销售收入达八千万,2006年近2亿元;2007年3.2亿元,2008年、2009、2010年,痰热清注射液都在和产能不足作斗争,直到2010年1月上海凯宝药业成功登陆创业板至今,仍存在产能不足问题,产品长期供不应求。今天,当我们去展望痰热清注射液的未来时,10亿元即将迈过,也许现在是展望20亿元的时候了!
在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什么?付出了什么?作为策划人,我们做了哪些努力和尝试?是时候来谈谈自己的感受了。
系出名门,痰热清身世不凡
“大产品自有基因”,痰热清注射液正是一个有着大产品基因的品种。
1994年立项的痰热清注射液,研发历时8年,投入上亿。痰热清2000年报批后,成为我国首批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生产的中药注射液,2002年,还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现代中药高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
凯宝药业在痰热清注射液研发中,开创了“依证随方确认提取有效成分”的先进理念,根据适应证选择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入药,每种药材先确认出一种或数种有效成分,再混合而成。在这种组方理念指导下,痰热清注射液不但保留了中药的复方特色,有效性有保证,更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
给力定位,主攻产品安全性
2004年、2005年是中药注射剂的多事之秋,连续发生的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多个不良反应事件,给中药注射剂戴上了高危产品的“帽子”。痰热清注射液在导入期就面临着严峻的舆论环境。
既然无法选择产品的上市时间,就只能在被动中化危为机!
2000年以后,国家强制要求新审批的中药注射剂采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这正是为了解决传统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低下、品质稳定性差的问题。作为首批采用指纹图谱技术的中药注射剂,痰热清采取的“依证随方确认提取有效成分”组方理念、“提取、混液指纹图谱控制”的制备工艺、“全过程数字化质量控制”质保体系,让痰热清注射液质量可控性、产品安全性比传统中药注射剂有了划时代的提升。
处方药营销中,产品的临床定位是重中之重。痰热清的临床定位是什么?经过对临床医生访谈,结合当时的营销环境,我们将产品定位于:“新一代安全型中药注射剂”。
这是一个反传统的定位,并没有指明产品适应症和用药领域。不过事实证明,这个定位很给力,因为品牌功能利益诉求清晰,在临床推广中,起到了对传统中药注射剂替代的目标。
疗效营销,深掘产品有效性
药品疗效是药品使用的基础,是处方药营销的重点。
痰热清上市后,上海凯宝迅速投入500万元,启动了痰热清四期临床研究工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上海凯宝整合了全国81家临床机构,开展了2066例的大样本研究。通过研究发现,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呼吸系统感染、退热消炎、祛痰止咳疗效显著,不但广泛适用于急性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疾病,还适用于无名热、胆囊炎、术后痰潴留等病症的治疗。参与临床者从1岁到95岁的大年龄跨度,也为产品扩大消费群体埋下了伏笔。
大样本、多中心四期临床研究结果在2005年年底召开的、有五百名医生参加的发布会上发布后,有力的推动了痰热清注射液的快速发展。
除了大规模的研究,凯宝药业还通过临床代表,开展了大量小规模临床研究、临床征文活动,迄今有关专家发表的痰热清论文超过了1000篇,为产品做大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氛围。
责任营销,获取企业认同度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曾广受诟病,然而2005年初,我们在访谈有关药学专家时听到了一个信息:约70%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是因为临床使用不当引起的。了解到这个信息后,我们立即向上海凯宝建议,勇担企业责任和社会责任,向医生和护士传授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培训。
该项工作自2005年启动开始,延续开展至今。其中2005年启动了“护士长中药注射剂合理用药教育工程”,2006年联合有关权威媒体,利用“中医中药全国行”契机,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教育”行动,在某权威媒体连续刊登50期,一时间引起了空前的反响。2008年后推出了“中药注射剂安全用药行动计划”,时至今日,该活动仍在深入推进。
伴随着安全用药教育的推进,痰热清注射液临床应用更加合理,树立了产品品牌。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公益性的安全性教育活动,凯宝药业负责任、讲诚信的企业形象,逐步获得了医护人员的认同。
2007年国家颁布《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当别的企业还在不知所措之时,凯宝药业却立即着手与上海市药检所、重庆大学联合开展痰热清注射液物质基础研究。并与2011年年初顺利完成该项目,产品品质进一步提升。
权力营销,追求品类首位度
一个产品要做大,就必须要有足够的产品知名度、认知度、信任度、忠诚度、美誉度。柏青始终认为,要做细分市场第一品牌的大产品,必须有“细分市场的首位度”。
做“大产品”,做排名第一的大产品,不仅仅是做大产品销量的需要,更意味着一种“特权”。所以,我们在痰热清注射液的营销中间,将“权力”营销,“地位”营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可以说,相当多的营销策划、营销推广活动都围着“地位”开展。
“新一代安全中药注射剂”的定位、“第一批采用指纹图谱技术的中药注射剂”、“首批通过四期临床的中药注射剂”的诉求、“81家机构2066例四期临床研究”、“护士长中药注射剂正确使用教育工程”、长达50期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教育”、持续多年在媒体上投放的品牌广告、每年数量达到2000场以上的各等级学术营销活动,处处彰显霸气,处处引领先河。
高强度的学术推广、高强度的品牌投入、高强度的合理用药教育,坚持数年下来,品牌地位自然深入人心。而有了品牌,有了品类首位度,销量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
痰热清注射液的市场地位,从南方所医院中成药调研数据中可见一斑。这个2003年试销、2004年刚上市的产品,到2008年的时候,在清热解毒类中成药中已经占据了22.6%的市场份额,占据医院市场第一位。可惜2008年到2010年,上海凯宝药业由于受制于老厂占地面积狭小,产能无法扩大,连续3年销售供不应求。在此背景下,品牌投入也几乎停止。如果不是这些因素,痰热清达到十亿元销售规模的时间应可提前至少2年。
展望未来,上海凯宝药业的新厂区已于2010年6月份投入使用,新厂区占地3万余平方米,痰热清注射液的生产线和车间,按照欧盟无菌注射剂制剂标准设计,核心设备全部采用国际一流设备。长期困扰痰热清注射液的产能不足问题有望在2011年彻底解决。痰热清注射液的一个新的增长期即将到来。
一点感言:策划人不会变戏法
奇锐从事市场策划工作十余年,痰热清注射液可谓得意之作。然而正如奇锐常常说的“策划人不会变戏法”,在痰热清注射液的营销过程中,我们起的作用不过是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没有柏青的策划,可能不会仅用4年,痰热清就成长为该品类第一品牌,但是即使没有策划,痰热清也一定能成为大产品。
“不能改变的是事实,能够改变的是说法”。策划人不会变戏法,策划人不能无中生有,策划人也不能改变企业的文化和行为。7年来,奇锐从痰热清的成长上看到了很多东西,从凯宝药业学习到了很多东西:
1. 产品品质是药品营销首要因素
对于药品而言,安全、有效是基本条件,没有效果的产品没有生命力,没有安全保障的药品无人敢用。如果痰热清没有采用“创新组方”理念,没有第一批采用指纹图谱技术生产,没有坚持产品品质第一的追求,那么策划人该去宣传什么?该去鼓吹什么?
策划人应以事实为依据,去推广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产品的成功基因,策划人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 持续改进产品才能保证生命力
药品品质的提升是个动态概念,自从2003年开始生产以来,奇锐亲眼见证了痰热清注射液质量标准的不断提升。痰热清注射液一开始就对5种中药材提取过程采用指纹图谱控制,检测指标最初只有10余项,今天痰热清的检测项达到了36项,生产全程质量控制点达到1500个。2010年投产的痰热清生产线,采用欧盟标准,几乎可与2011年国家推行的新版GMP标准无缝对接。2011年年4月,痰热清注射液又率先完成了复方中药注射剂的“689”物质质量研究项目,产品品质再上层级。
对产品品质的精益求精的追求,让痰热清注射液获得了“临床罕见级”不良反应评价,而这是产品做大的基础。
3. 战略专注是做大产品的要件
上海凯宝药业由河南新谊医药集团收购上海一家小药厂发展而成。新谊医药集团的发展战略很有特点,“聚焦资源做‘大产品’”是该公司的一贯特点。以痰热清注射液为例,1994年立项,2000年申报新药,2003年获批准,研发过程长达近10年之久,期间碰到了SFDA新政,强制使用中药指纹图谱技术,首批开展四期临床等各种挑战。咬定青山不放松,超人的毅力和坚持,让痰热清成为临床重磅炸弹产品。
4. 品牌首位度能够创造大回报
很多处方药营销人不愿意开展品牌投入,他们认为处方药推广主要靠学术推广,品牌投入无法量化考核产出。奇锐认为,要成为“重磅炸弹”,就必须拥有品类首位度。在痰热清的案例中,我们重视整合行业媒体、专业媒体,开展影响力策划、首位度传播,仅4年时间,该产品就成为该品类的第一品牌。柏青研究发现,对于1个10亿元级的产品,只要提前1年达到该规模,则可累计多创造10亿元的销售收入。通过大产品策划、品牌规划、产品首位度传播,早日成为大产品,价值之大可见一斑。
陈奇锐 痰热清:钻石品质、青铜营销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