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加拿大学习考察,与多位移民到这里、正在读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交流,他们大多来加拿大只有两年左右时间,可是,对待学习以及未来升学的态度,却与国内学生大不相同。
一位来自杭州的学生说,加拿大的学习与国内没什么不同。这令我很诧异。进一步了解才知,她在国内读初中时,就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学校很不错,但她学习也很轻松,属于学生中的“牛人”,到了加拿大,学校教育确实很轻松,但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是,今后要申请进一流大学,所以,对自己要求还是很严格,而在温哥华,照样也有校外培训班,她现在还没去上,但今后有可能去上。对于这个孩子,学习不是什么难事,给人的感觉是,就是选择上培训班,也是小CASE、应该的。这让我想到美国也有奥数班,但这是供发展数学兴趣的学生自主选择的。
一位家长针对这种情况说,在全世界范围内,想要上名校,都是十分辛苦的。美国一些私立高中,学生累得跟牛似得,而在旧金山,学生补课,双休日上各种才艺班、培训班也成风。“但如果你不打算上名校,或者觉得自己不是这个料,就不必这么累了,学习十分轻松”。
另一位来自沈阳的学生就属于这种情况,他现在在加拿大即将读12年级,但他现在只拿到40多个学分(加拿大高中毕业需要80个学分)。我问他怎么办,他说,没问题啊,学校和家庭都没有给我施加压力,12年级结束学分没拿满,我再读成人高中,反正学分是互认的。拿满学分之后,再考虑申请大学的事。我问他为什么这么淡定,他说周围这样的学生不少,高中毕业后不申请大学,之后再申请的大有人在。没人认为立即上大学、而且上好大学是唯一的路。“就是能申请UBC,我也不一定愿意,学费很贵的。”他补充说道,“如果在国内,我这种情况,肯定学校老师骂死,家里也愁死了。”
还有一位同学来自上海,在国内中学成绩一般,到了加拿大,他感到十分轻松,最主要的一点是,学校从来不会给他们设立考名校的目标,考什么大学是学生自己的事,而且,在职业规划课上,老师反而鼓励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选择,认为上一个COLLEGE(学院)就很好。“这在国内是不可想象的,我们的老师恨不得大家都上北大、清华才好,这给我们很大的压力。”
以上三个学生,颇具代表性,反映出加拿大学生的部分现状。这就是,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做适合自身的选择,有目标定位名校的,他们看上去很累但其实乐在其中,也有快乐选择一般学校的,还有高中读完三年毕业都困难的,照样愉快生活。这种分布其实符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实际,也符合高等教育资源的实际,不管学生们怎样努力,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只有10%左右学生能有机会进入顶尖学校、名牌学校,适应接受其挑战,在国外,这10%的学生是十分刻苦的,而他们也有能力承受这种刻苦,而在国内,是100%的学生都去争取这10%的机会,其结果是90%的人被名校“绑架”,在争夺名校入场券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也就成为教育的“失败者”。
加拿大学生的选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多元选择”,学生们(及其家庭)有清晰的自我认识,所以,按照不同的轨迹发展,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大家都去挤一条道路。这种状态,不是家长和学生的自我觉悟,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其一,一名学生对我说,这里的高等学校各有特色,申请进一般学校并不丢人,没有各种眼光看着你,尤其是中学老师,根本不把这放在心上,只管教好自己的课程;其二,社会福利保障每个人是平等的,孩子读书,一直到高中毕业,读公立学校都不要钱;医疗保障体系健全,住院看病免费,就是生孩子,每个月还有300元的牛奶费,因此上大学对每个公民来说,不存在改变命运这样的色彩,就是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做出的人生规划和发展,以自我实现和发展为基本前提。
我们的教育只给学生提供了一条被公认成功的路径(即名校路径),学生们的选择由此极为狭窄,不管兴趣如何、能力如何,都赶上应试的战车,而这又与教育承担的非教育功能有关——教育要改变人的命运(由于有户籍制度,每个公民并非生而平等),要分出人的等级(各地区、行业的福利待遇相差迥异),所以,所有学校、家庭和学生,都存在严重的教育焦虑,失去了教育本应该给社会带来的快乐。以前曾提到的快乐学习,总在强调作业量上做文章,这简直是离题万里。教育要让每个学生获得自己想要的成长和未来,对此,我们需要做的实在太多。
应给每个学生想要的成长和未来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