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万亿“蛋糕”待切


  亟待治理的水污染

  国家环保部门的调查显示,自2005年松花江特大污染事件以来,我国共发生150多起水污染事故,平均每两三天便发生一起与水有关的污染事故。而据监察部统计,近几年全国每年水污染事故都在1700起以上。另外,据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称,全国近14万公里的河流中,近40%的河水受到了严重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中劣V类水质占41%。同时,环保总局发布的另一项重要调查显示,在被统计的我国131条流经城市的河流中,严重污染的有36条,重度污染的有21条,中度污染的有38条。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足”,屈原的这种浪漫情怀,如今越来越成为历史的记忆和慨叹。从松花江苯泄漏到广东北江镉污染,从滇池水葫芦疯长到太湖蓝藻泛滥……近年来,一起起水污染事件频繁发生,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问题的关键在于,目前我国仍有近六成的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设施得以修建的城市,能正常运行的也只有约半数;还有的由于污水收集管网的原因,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不足设计处理能力的20%。而在广袤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为零。正因为污水处理率的低下,中水回用水平低,大量污染负荷就如泄闸之洪汹涌般进入河流与湖泊,中国水体环境质量由此被一步步逼向危险的边缘。

  八项举措力保地下水

  8月2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会议确定了以下工作目标:到2015年,基本掌握地下水污染状况,初步控制地下水污染源,初步遏制地下水水质恶化趋势,全面建立地下水环境监管体系;到2020年,对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实现全面监控,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地下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环境监管能力全面提高,建成地下水污染防治体系。

  为此,一要抓紧开展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和评估,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和一般保护区。二要严格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与环境执法,依法取缔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的违法建设项目和排污口,限期治理地下水污染隐患。三要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削减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推进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治理。四要加强重点工业行业地下水环境监管,防范石油化工行业和地下工程设施、地下勘探、采矿活动污染地下水,控制工业危险废物对地下水的影响。五要分类控制农业面源对地下水的污染。逐步减少使用化肥和农药,在水源保护区内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六要采取有效治理措施,严格防控污染土壤和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污染。七要有计划地加快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在地下水污染突出区域进行修复试点,开展海水入侵综合防治示范,切断废弃钻井、矿井等污染途径。八要建立区域和重点地区地下水环境监测系统,建立专业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队伍。地方人民政府要制订年度监测计划。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努力提升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水平。加强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增强全社会保护地下水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

  五年污水治理投万亿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严格控制影响地下水的城镇污染。削减城镇生活污染负荷,推进管网系统改造,提高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回用率,加强垃圾填埋场建设和治理。  

  地下水是我国生活、工业、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但由于地表水的污染加剧,地下水的水质也在日益恶化。环保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90%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有机和无机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污染。并且这种形势还在恶化,国土资源部近几年的调查显示,有40%的城市地下水水质在不断恶化。地下水污染的加剧,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不高有关。数据显示,2009年底我国的污水处理率仅为73%,今年的目标是达到80%,即使今年达到目标,仍然与发达国家90%的污水处理率存在较大差距。据业内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间,污水处理产能需要增长67%才能满足污水处理需要。

  出于地下水污染防治等方面需要,污水处理将继续得到政策的支持。据了解,《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年)》和《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2011—2015年)》两项规划已经纳入《“十二五”期间报国务院审批的专项规划整体预案》,将于年内正式报批。 

  据上述两项规划测算,“十二五”期间,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个人投资在内,城市污水处理总投资达到4500亿元。环保部环境规划院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五年,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的治理投资将大幅增加。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污水治理累计投入将达到1.06万亿元。

  相关受益公司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