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更稳健 财政政策更积极


 
                              

                                        ——学习解读7月22号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22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要坚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强化政府责任,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对困难群众采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要全力夺取全年农业丰收,切实抓好秋粮生产,促进生猪等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认真抓好防汛减灾工作。要坚持不懈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坚持调控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力度不放松,坚决遏制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确保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确保建设质量,确保分配公平。要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有效发挥财政金融政策作用,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监管。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支持服务业发展,改善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企业主体作用,深入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要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保持外贸政策基本稳定,促进出口稳定增长,积极扩大进口,有效利用外资,推进企业走出去。要深化医药卫生、资源环境、财税金融、农村、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创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认真学习和解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个人以为有以下几点应重点关注:

  一是坚持宏观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变。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下半年政策的主基调。坚持把稳定物价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控制物价和房价的决心不动摇、方向不改变、政策力度不放松,近期出台的一些房价控制举措和政治局会议提出的房价控制政策导向都表明中央对房价控制的决心和政策力度不会放松;

  二是创造性拓展控制通涨的手段。本次会议不仅提出从遏制不合理需求控制通涨,还要从增加供给、降低成本等多元角度来控制通涨,会议提出“加强市场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场价格秩序,对困难群众采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和“切实抓好秋粮生产,促进生猪等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

  三是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稳定。2011年上半年今年上半年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M2同比增15.9%,6月份新增信贷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信贷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上半年货币政策实际上是数量紧缩,“量”的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和“价”的工具法定利率都分别不同程度的使用,但“量”的工具使用更多,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用看,因为“量”的收缩,使得中小企业钱荒的问题更加突出,民间借贷市场异常活跃、高利贷层出不穷,资金“体外循环”非常严重。因此,下半年再使用“量”化工具的空间不甚很大,而“价格”工具的过度使用又恐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大的问题,因此个人以为在资本流入、外汇占款格局依旧、通胀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保持整体整个货币政策主基调的相对紧缩、而实际决策、传导和执行的节奏上应着力把握“稳健”,即下半年货币政策更多会体现“稳健”为主,稳健的标杆即以M2保持15%左右的增长水平为中枢;从信贷政策看,下半年可能会更加体现“有保有压,优化信贷结构”,总体信贷紧缩的前提下对诸如中小企业融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链、保障房、水利建设等领域推动政策定向宽松,也就是所谓的“相对紧缩、定向宽松”;

  四是政策微调可期。尽管会议强调政策取向不变,“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同时也提出“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节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要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小企业的支持和服务,加大对西藏、新疆、内蒙古等民族地区和其他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要着力促进内需平稳较快增长,完善促进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民间投资持续较快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升级“…这些都表明随着通涨的回落,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实时做出相应调整,因此个人以为本次以防通胀为主的经济调整不会使得经济增长指标大幅度下降;

  五是2011年下半年乃至今后较长一个时期财政政策将更有所作为。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下大力气加快推进结构调整”,通胀问题短期内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紧缩对冲,但中国经济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必须通过转型、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以及大规模增加有效供给才能得到根本解决,而这些恰恰是财政政策擅长发挥的领域。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财税政策可能更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比如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减税,让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生物医药、新材料、下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2)特别税收有降有升,最明显的例子是个税制度改革所带来的低端税负降低、高端税负提升;(3)结构性增税。比如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行业增加税收。

      而财政支出在原有预算支出的基础上会增加关注(1)保障房的建设。中央提出今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房的硬性任务,约需要1.3万亿元资金投入,有近5000亿元将由中央和地方政府筹集,其中需要中央财政安排1000多亿元,另外的近8000亿元将通过社会机构的投入和被保障对象以及所在企业筹集;(2)大兴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明确提出“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央为此专门召开水利工作会议,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意见》,强调要不断增加水利投入,明显提高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并明确提出要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在国家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据此,未来10年的水利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3)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就业和创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今后财政更多的需要增加对农村老年补贴、城乡医保补贴、城市低收入家庭物价补贴、困难人群救济和补贴等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