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开局年 还需严防乱铺摊子


 

  各地方政府积极铺摊子、上项目的行动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不能乱铺摊子,这个摊子必须是适度的,必须是有质量的,否则,就会给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后遗症。

  蔡 兵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头一年。头一年很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乱铺摊子,乱上项目。其实,早在2010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就曾经强调:坚决防止借“十二五”开局盲目铺摊子。可以说中央已经为此打了预防针。但从今年全国各地实际发展的情况看,盲目铺摊子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地存在,并由此导致各种资源瓶颈突出。

       近期在省内外许多地方调查都发现,各地普遍严重缺地,不同程度地闹起了“地荒”。一些地方,当地干部群众对发展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些地方领导称目前的发展机遇是千年一遇。连一些位置偏远,过去为招商引资头痛的地区,现在也是招项目不愁,愁的是没有用地指标。许多县市都在搞规模宏伟的工业园区,但大多数园区基本都是规划,到底能不能获得有关土地使用指标,谁也没有把握。在一些地级市,下辖好几个县,由于每个县都想加快发展的速度,就是把全地级市每年的用地指标给其中一个县也还不够用。这种现象在发达地区同样存在,一些发达地区虽然号称发展的重点是转型升级,但事实上,许多项目都是以高新为名号的低级加工产业。为了突破土地瓶颈,一些地方对土地未批先用,经常有一些地方领导,因为土地使用违规而受到处罚,但只要个人没有经济问题,当地人们还是同情地称这些领导为“因公负伤”。

  与“地荒”现象相类似,“电荒”、“钱荒”、“人荒”等现象也一定程度存在。许多地方对现有的工厂都不能保证用电,动不动就拉闸限电,工厂开开停停成为家常便饭,在这种情况下要上新的大项目,就不得不请求上级供电部门增大供电容量,但上级供电部门也很为难,因为各地都缺电。各地的工业园区多了,项目多了,企业多了,对融资需要大增,发达地区相对好解决一些,但在我国大多数欠发达地区解决起来就相当困难,因为这些地区一般都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失血”问题,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衡,有些地方贷款总额只有存款总额的20%左右,本地企业普遍缺少金融支持,许多中小企业因此倒闭。招工难问题也在困扰各地的经济发展,发达地区不用说,就是过去一些劳动力输出的落后地区,现在也由于快速的工业化变成了需要输入劳力的地区,且工资年年上涨,招工却越来越难。

  出现这些发展的制约瓶颈,一方面说明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活力很大,是一件好事。特别是对一些过去没有什么工业化机会的地区,现在的确是遇到了发展的黄金时机。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也说明一些地方精细谋划发展的本领还不够,对资源的使用还很粗放,乱铺摊子现象严重。这其实是我国多年以来形成的GDP崇拜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的一种延续:各地只要把经济发展的摊子铺大就能获取一定的资源,就能加快当地经济增长,就能解决财政收入和居民就业问题,地方经济的绩效就大,领导就能升迁。这种思维和发展模式的最终后果,只能是让我们只有今天没有明天,各地的发展成为争夺资源的一场竞赛。

  2011年作为“十二五”第一年,各地方政府积极铺摊子、上项目的行动是可以理解的,但却不能乱铺摊子,这个摊子必须是适度的,必须是有质量的,否则,摊子铺得过大过乱,就会给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留下后遗症。特别是发达地区,由于过去先行发展较为粗放,已经占用了过多资源,现在应当在转变发展方式、防止乱铺摊子上带好头。从总体上看,为防止乱铺摊子,必须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一是要彻底摆脱GDP崇拜的思维方式,二是要建立科学的财政分配体系,三是要努力实现各地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是要对领导干部业绩进行科学考评,这些都是让科学发展从理念化为行动的有效措施。总之,必须坚决防止借“十二五”的开局而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落后地区要如此,发达地区更要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