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防雷工程防护装置成了摆设


 
为加强雷电防御工作,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许多有关防雷减灾安全生产的法规、规章和文件,其中《青海省气象条例》和《西宁市防御雷电灾害条例》明确规定,建筑物的雷电防护装置验收合格后,投入使用后的防雷工程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防雷装置检测应当每年一次,对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企事业单位、商场,以及易燃易爆的化工厂、加油站等都能够做到按时检测防雷装置,但在居民住宅小区却难以推行。
 
近日,记者在城区一些小区调查发现,很多住宅小区防雷设施存在隐患,防雷安全工作令人担忧。雷阵雨时,闪电的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至10000摄氏度。住宅小区如果不注意防雷,雷电造成的危害将会非常严重。
 
记者在一些住宅小区里发现,防雷设施隐患随处可见,有的楼房顶部用钢筋构筑的避雷带已经断开,有的锈蚀、支架脱落,有的在防雷用的钢筋支架上附着入户的网线、电话线等金属线缆,有的业主还在楼顶自行盖起棚房。最为常见的是,不少小区的楼顶架设着太阳能集热器和天线,很容易造成雷击危险。
 
马海玲告诉记者,根据我国的相关法规,所有新建(构)筑物开工前,应当到当地气象主管机构申报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施工过程中要接受防雷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的施工质量监督、要委托防雷检测单位进行分阶段检测,投入使用前,须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的防雷减灾部门申报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否则不能交付使用。今年上半年雷电防护装置专项验收中发现,西宁市90%以上的建筑物安装了防雷防护装置,但验收结果不尽如人意。不少雷电防护装置成了摆设,验收合格率仅为60%。
 
 
“今后,气象部门将继续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雷电防护技术标准的建设,加强对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施工的规范管理和防雷产品的检测工作,进一步加强雷电防护的法制化、规范化。”马海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