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迷慈禧


  戏迷慈禧

   戏曲,历来被统治阶级看作粉饰太平的工具。在历代统治者中,数清末统治者对戏曲特别的嗜好,其中又以慈禧太后为最。

  为了看戏,宫中建有七、八座大小戏台,建于清光绪十七年的颐和园大戏楼,是一座三层戏楼。舞台上有“天井”,下有“地井”,底层有水井,演戏需要时可以喷出水泉。慈禧最喜欢在这里看戏。仅清宫档案有案可查的十一个年头中,慈禧在这里看戏就有二百六十二天次。就在她死前三十五天,老太婆仍坐在这里看过戏。

  慈禧喜看京剧,常常一边看台上演出,一边拿着本子对词,演员唱错一句,或者唱走了板,或有一个眼神不对,全体演员的赏钱都得撤销。慈禧特别喜看谭鑫培和杨小楼合演的《连营寨》,每次演出,她都别出心裁地让戏台上高悬白绫幔帐,只要是刘备一边的,一律穿白,连桌围、椅帔、灯笼也全是白的,跟办真丧事一般。给慈禧唱戏,演员还得记住老太婆的忌讳。如慈禧属羊,所以《变羊记》、《苏武牧羊》等戏都不能唱。《玉堂春》中有句“羊入虎口,有去无还”,孙怡云唱时忘了避讳,结果被慈禧一怒之下逐出宫去,再也不准他进宫唱戏。

  慈祸还十分喜欢看低级下流的淫戏。如写齐庄公和大夫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的《海潮珠》,以及写一个人娶两个妻子,两个妻子为争丈夫吵架的《双摇会》等下流戏,慈禧都看得津津有味。而且,只要演员对其中低级下流的语言和动作表演得越露骨,越肉麻,她就越高兴。

  除了爱看戏之外,心血来潮时,慈禧还喜欢乱改戏词,常改得不伦不类。有一次她把《混元盒》中的一段唱词改得无辙元韵,大家都发了愁。亏得王瑶卿脑子来得快,边编腔边唱,唱得有板有眼,因而受到慈禧奖赏。慈禧还亲自指点、设计布景。有时还命令身边太监登台演出。她自己也亲自扮演过观音大士,并叫庆亲王奕劻的女儿等人扮善财和仙女,李莲英扮韦驮,还拍了戏装照,并悬之于寝宫。在故宫收藏的旧照片中,至今仍可看到慈禧扮作观音大士的巨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