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天气炎热,是马蜂筑巢繁殖的最好季节。但是马蜂到处频繁活动,甚至把“家”搬进城市里的人群聚集区,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安全因素,经常有市民被马蜂蜇伤。消防部门呼吁大家,夏季时节,警惕马蜂扰民。
马蜂闹市蜇伤人
日前,一位三轮车司机在蒙自市昭忠路与银河路交叉口的小花园里休息,就在这位师傅休息的正舒服时,突然被花丛中飞出来的马蜂蜇伤了。随后,周边市民拨打了120和119。随后,三轮车师傅被120急救车送到医院医治。随后赶到蒙自市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在花园的一绿化树上发现了一处巨大的马蜂窝。消防官兵随即进行处理,通过火烧等方式清理了这一处的马蜂窝。
据专家介绍,马蜂的学名叫“胡蜂”,俗称马蜂、黄蜂,还有一些人头蜂、虎头蜂等剧毒蜂种。在我国分布广,数量多,在城市、乡村、野外均可见到。马蜂体瘦长,有较光滑坚硬的外壳,上颚发达,触角呈丝状,腹部呈纺锤状,末端有螯针,蜇人时能排出毒液,用以自卫。由于马蜂报复性强,毒液含有神经性或血液性毒素,可以致人、畜死亡。马蜂喜欢到居住风景较好的地方,而这些地方也是行人喜欢的去处,一不小心就被蜇伤了。
一小区现3马蜂窝
入夏以来,消防部门多次接到关于马蜂伤人的报警求助电话,请求消防官兵帮助摘除马蜂窝。 最近一段时间,蒙自市公安消防中队时常接到马蜂窝入侵民宅,居民恐慌,请求消防队员帮助摘除马蜂窝的求助电话。
2011年7月6日,位于凤凰路银苑小区15幢602住户家里上演了一场“人蜂大战”。只见户主宋女士家阳台的下水管道上已筑起了一个直径接近40厘米,足有篮球大小的马蜂窝,漫天飞舞的马蜂让人不寒而栗。蒙自市公安消防中队的消防官兵在查看情况后,决定用火攻将蜂窝取下。
方案确定后,消防官兵穿上防护服,在一切准备就绪后,一名消防战士做防护,一名消防战士登高用小型“喷火器”对蜂窝一阵猛烧,再用杀虫剂持续喷射,随后,用编织袋将马蜂窝取下。马蜂受到攻击后,纷纷飞出蜂窝,几十只马蜂混杂在浓烟里掉落一地。
“马蜂不断进城安家,说明城市绿化的环境更好了。”一名消防官兵说。小区居民宋某介绍,他们小区的绿化较好,马蜂都喜欢这样的环境,在一个月内居然发现了3个马蜂窝,市民走路时小心翼翼,担心被马蜂蜇伤。
马蜂进城的理由
专家介绍,马蜂也喜欢城市的环境,夏天以来,马蜂经常把“家”搬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尤其是风景秀美的小区和花园更受欢迎。
类似于银苑小区宋某家的一样,马蜂喜欢将“家”安在城市居民家的阳台上、窗户下,扰乱了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据悉,马蜂是一种对空气质量十分敏感的昆虫,以吃花草树木上的害虫为生,城市的植物不断增加,而植物的病虫害也在增加。
一些专家指出,马蜂不断进城安家,一方面说明城市绿化的环境更好了,马蜂便从农村开始往城市迁徙,在城市中寻找食物。另外,城市的居民住宅区也为马蜂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是甜食类生活垃圾多,马蜂可以不愁吃喝;二来住宅的阳台、屋檐遮风挡雨,适宜马蜂居住和繁殖。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城市的空调和中央供热系统为昆虫发育提供了一年四季适宜的温度,路灯和居室灯光的使用使昆虫形成了昼夜时钟节律,而树木受污染,生物合成受影响,释放出大量氨基酸,为蚜虫的繁殖提供了温床,间接地为马蜂提供了食物。
学学如何防马蜂
面对越来越多的马蜂,广大居民该如何防范?
蒙自公安消防大队的消防官兵介绍,清理马蜂窝是一项非常危险的事,市民发现马蜂窝后千万不要擅自行动,尤其是不要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捅马蜂窝。马蜂有很强的地域观念,自卫能力和警惕性都非常高,只要有人侵入它们的生存区域,担任“警戒任务”的马蜂便会立即对“敌人”进行袭击,市民发现马蜂后最好不要惊扰它们。
消防官兵介绍,市民如果不小心惹到马蜂,可以趴下不动,用衣物保护好自己的头颈,千万不要狂奔,以免马蜂群起追击。马蜂毒性很大,被蜇伤后主要是局部剧痛、灼热、红肿或形成水疱。被群蜂或毒力较大的黄蜂蜇伤后,症状较重,可出现头晕、头痛、恶寒、发热、烦躁、痉挛及晕厥等。少数可出现喉头水肿、气喘、呕吐、腹痛、心率增快、血压下降、休克和昏迷。这个时候可用针或镊子挑出毒刺,但不要挤压,以免剩余的毒素进入体内。然后马上涂抹一些肥皂水、苏打水或氨水,中和减弱毒性,再用红花油抹一下,可起到止痛的作用,但如果被蜇得比较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接受检查。
马蜂频进城安家 与之相处有点难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