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舟曲县正在上马67家无证小水电站,均未经审批。当地植被破坏严重,泥石流多发,居民称因地质构造改变房屋墙体开裂。舟曲招商局表示,大举修建水电是为了招商引资,至于负面效应可谓“微乎其微”。(8月3日 央视)
舟曲广为世人所知,始于那场惨烈的泥石流。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灾害造成1471人死亡,294人失踪 ,2500多人受伤。中央和甘肃省投入资金五十亿两千万,用于舟曲灾害重建、恢复生态。
舟曲当地的山体比较破碎,在全国范围来说,是地震滑坡泥石流三大灾害的高发区。特大泥石流的发生,表明当地生态极为脆弱,恢复生态是事关当地发展,百姓福祉的第一要务。但就在灾难惨景还让人历历在目之时,当地政府却伤疤未好就忘疼,就开始大力建造对植被和生态有极大破坏力的小水电。
目前,当地上马的无证小水电站有60多个,均未进行环评、安评,有的连林业占地手续都没办妥,就先开工建设。对于地方政府的这种做法,有关专家痛斥为“不要命”。
既然建设小水电如此大的风险,当地政府却为何“执迷不悟”?原因就在于地方政府能通过水电站增加财政收入。据当地测算,如果这些水电站全部开发起来,地方财政能收入两个亿。在这种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地方政府将水电站当作招商引资的重点。目前,效益就在显现。在没有水电招商引资之前的2005年,全县财政收入刚过千万,招商引资六年后,今年上半年已经完成2700万,全年财政收入预计将会达到4929万。其中40%来自水电站营业税。也就是说,水电开发给舟曲地方财政带来了一年2000万左右的税收。
但地方政府忙于算自己小账的时候,却忘记了算大帐。因为一次八八特大泥石流造成的灾害,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的援建资金就高达50亿两千万,单改善生态环境的支出就达1亿9000万。但国家出钱治理生态之时,地方却为钱破坏生态。而且,由于乱上马水电站,造成当地河床干涸、森林植被损害,甚至导致一些老百姓房屋墙体开裂,生态恶化的危险正在让当地老百姓处于极度的危险之中。但当地政府对此却全然不见,称水电站的负面效应可谓“微乎其微”,如此冷静和淡定,让人错愕。
地方政府的水电大冒险,不仅浪费了国家重建和恢复生态的巨额资金,更是把当地百姓置于危险境地。造成这种近乎失控的局面,一方面是由于地方官员的政绩冲动无法遏制。GDP决定官员升迁的状况未改变之前,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积累政绩,生态、民生往往都被抛于脑后。另一方面是监管的缺失。按照相关规定,包括水电站在内的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地震部门的安全评估才能进行,并且必须到当地地震台进行注册登记,但舟曲的小水电站几乎在没有办理相关手续的情况下,就陆续上马。上级政府、环保部门没有及时制止,更没有相应的处罚。
舟曲的生态环境脆弱不堪,越来越频繁的泥石流就是大自然给舟曲的警告,对此不能视而不见,必须采取强力措施,遏制当地政府的水电冒险举动。上级单位和环保部门必须硬起来,立即叫停没有经过或通过环评的小水电项目,按照相关规定,对有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而更为治本的,则是修建政绩“导流渠”,改变以GDP指标考核官员的制度,加大环境、民生等的比重,引导官员把施政的重点放在事关长远发展,事关民生福祉上。
作者:郭鑫
遏制"不要命"的水电站须修政绩"导流渠"
评论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