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无穷填海心


  精卫无穷填海心

  ——全国政协委员姚美良所思所为

  

  他年仅38岁,却接连被写进4本世界名人录,被誉为“在发展事业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海外华人杰出青年实业家”。

  

  春蕊、夏阳、秋实、冬雪。

  岁月沧桑,花开花落。眨一眨眼,香港南源永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已步入青春灿烂的第38个年头。

  “三八、三八”——“生生发发”。多情的时光老人,钟情于年轻的姚美良,为他营造了一个五彩斑斓的青春花篮。

  他年仅38岁,却荣幸地被马来西亚苏丹殿下封赐太平局绅勋衔,与乃父乃兄一家三口,并获太平绅士的称号,一时传为佳话。

  他年仅38岁,却连连被写进4本世界名人录,被誉为“在发展事业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海外华人杰出青年实业家”;

  他年仅38岁,却“胸中有誓深于海”,发扬“精卫无穷填海心”的坚韧精神,为弘扬中华文化四方奔走,出钱出力,以致引发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先生由衷赞叹:“姚先生多年来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倾注满腔热情,鼎力奔波,贡献良多。”也正是在这38岁的闪光年华,姚美良光荣地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走进神圣的人大会堂,参政议政。

  

  幼承庭训立志报效桑梓

  

  人是要有信念的。纵观古今中外人类发展史,信念始终是动力。

  姚美良执着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信念,缘起于乃父姚永芳老先生一番刻骨铭心的遗训。这位离乡别井,远涉重洋,在蕉风椰雨下胼手胝足,艰难创业,终于事业有成的老华侨,经常向膝下13位儿女谆谆告诫:“炎黄子孙在海外不管怎样有钱和有地位,如果祖国不富强,也是抬不起头来的,更不用说扬眉吐气了。”老先生言必信行必果,毅然决定把爱儿姚美良四兄妹从马来西亚送回广州和汕头读书,接受中华文化熏陶,从而他也把“报效桑梓”这四个字,如刀刻石雕般镌刻在时年仅11岁的姚美良的脑海里。

  父辈的坎坷经历和对故国的一往情深,以及自己亲眼目睹的中国现状,使姚美良省悟到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之所以能在数千年来始终保持统一的局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得益于优秀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像一座宝山,尚有许多珍藏有待我们去发掘、筛选、整理、传播。正是基于这一信念,姚美良暗暗立下誓言,立志愿以精卫填海的意志,为弘扬中华文化,为中国富强,尽绵薄之力。

  

  捐赠款项逾6000万元

  

  机遇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使姚美良迎来报效桑梓的大好时机。如果说,当初遵父命回内地就读,姚美良对祖国的爱,还是一湾朴实的小溪,那么,此时已是沸腾的江河大海了。

  1983年,28岁的姚美良以其独具慧眼的运筹,挥戈北上,把他父亲经营了几十年,在东南亚享有盛誉的“永芳”化妆品引入内地。依靠他的辛勤努力和“永芳”产品的内在质量,事业很快发展起来。他决定,销售“永芳”产品所得利润,继续投资实业,从事文化教育等社会福利事业。截至1992年底,他在内地的投资已逾5亿元人民币,捐赠的款项达6090万元。其中,对于其梦牵神绕的弘扬中华文化活动,他便捐出3000多万元:捐资1000万元创建中山大学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永芳堂”),捐资1000万元主办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展览,举办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林则徐与鸦片战争史迹展览,倡办林则徐基金会,赞助出版一批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相关的图片集、论文集和几本专刊,与《瞭望》周刊联合举办“情系中华”征文活动,与《体育报》联合举办“李惠堂球王奖”评选活动,设立“永芳艺术基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朱镕基等专门会见了他,对他致力弘扬中华文化的做法表示嘉许。

  

  忙里偷闲不忘拜谒名人圣迹

  

  这些年来,姚美良四处奔走,甚至连一些生活乐趣和业余爱好都牺牲了。他喜爱弹吉他,喜爱书法,却很难抽出时间提高技艺,他为此深觉遗憾。他还喜欢观赏那些予人以启迪的影片,曾经创下一天连续看7本录像带的记录。他尤其喜欢阅读与中国近代史相关的书籍,守着书中血与泪交加的情节,陷入痛苦的深思。而每到一个地方,不管多忙,哪怕为节省进餐的时间宁愿啃着馒头解决肚子问题,他也要挤出时间去瞻仰先贤圣迹,拜访文化名人。他到西安,第一件事就是参加黄帝陵的祭典。他去吉林通化,冒着鹅毛大雪和凛冽寒风,拜谒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的陵墓,接受先烈们面对强敌、宁死不屈的高尚气节的熏陶。

  姚美良还曾专程拜访了夏衍、巴金、冰心、艾青。这四位中国文坛泰斗,与姚美良年龄相差半个多世纪,但共同的爱国情怀,使他们一见如故。在夏衍家幽静的院落里,他们谈古叙今。在协和医院,姚美良向因手臂骨折而住院治疗的艾青献上一束馨香的鲜花。冰心老人引用黄遵宪“弱供万国役,治则天下强”的诗句,使姚美良顿生“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慨。巴金亲笔题名,将名著《家》、《春》、《秋》送给姚美良。

  

  平生最佩服陈嘉庚和胡文虎

  

  姚美良曾经说过:“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我最佩服的是陈嘉庚和胡文虎两位老先生。为了改变积弱的中华民族的落后面貌,他们含辛茹苦,默默奉献,为我们树立了丰碑。缅怀先贤,为的是昭启来者。我们理应效法前贤,为中华的崛起而努力!”

  基于这一认识,姚美良称赞全国侨联拟在北京建立华侨博物馆的做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七届政协会议上,姚美良又建议选择一个合适的地点,建立华人大都会,进一步吸引海外庞大的华人到中国投资兴业增值,鼓励投资者将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金融制度、律师制度引进来,为中国培养外向型经济人才造就一所经济大学,实现“不出国的留学”。

  与此同时,姚美良亲自出任总顾问,多次组织国外年轻一代的华人企业家,到故乡寻根问祖,了解投资环境,足迹遍及京沪穗等地。1993年,风尘仆仆的姚美良,前往台湾举办黄遵宪纪念展。当时的台湾国民党中央副主席郝伯村、林洋港,台湾政要李焕、黄大洲、许水德、邱创焕、蒋彦士、刘松藩、章孝严、蒋纬国等为这次展览题词祝贺。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这是黄遵宪赠梁启超的两句诗。姚美良视此为座右铭,数年来一直风尘仆仆、竭尽所能地效法精卫填海的精神,弘扬中华文化,昭启来者兴中华。因为他深信,爱国的中国人,将以其伟大的现代化业绩向世界表明,中华民族在世界的民族之林中,无论是昨天还是今天,都有许多足以傲视世人的独特、卓绝之处。这也正是中华民族最可宝贵、最值得弘扬之处。

  (作者附记:仅以此旧作纪念英年早逝的挚友姚美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