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岁月,梳理了几许如麻的往事。
与广东省优秀乡镇企业百得燃气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斌谈“百得”往事,我的脑海油然而生“得陇望蜀”这几个字。
“得陇望蜀”如今属于现代汉语成语这一范畴,然而设若把它当做一个企业理念来加以辨析,它强调的是对事业永不满足的不懈追求。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应该始终清醒地塑造他的战略——一种并不是在所有的战线进行战争的战略,而是一个在被成功的关键因素所确定的一些战略上进行有限战争的战略。这样的企业家,是不折不扣地追求这些能产生利润的关键因素的尽善尽美者。一般人认为,在“可逆”的面对面的竞争中,竞争规律是比较简单的。如果竞争对手削减价格,你也削减价格;如果竞争对手推出一种廉价产品,你也可如法炮制。这种策略一时管用,但从来不会很管用,也不会长期管用。最终,它将导致获利率受到毁灭性的破坏。对比之下,我从李洪斌的习惯做法里得出这么一个结论:首先决定企业的战略自由度,然后,对自由度的每一条轴线上的可能性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采用这种方法,往往可以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获利效果。
那是在1979年,年轻的李洪斌从农机维修站站长任上调进中山小榄农械厂,司职技术工作。这家以生产农业机械为己任的小厂,曾经也有过辉煌的岁月:上世纪60年代,它所生产的三角牌镰刀,曾经风行一时。惜哉好运不常,到了70年代末期,此厂制造的农业机械,一年最多赚3000元。故此,进厂后的李洪斌,厂长布置给他完成的神圣任务,是全厂争取实现月产3万元。纯朴憨厚的小厂人不敢存有什么奢望,有了这么个36万元的年产值,也就知足了。然而年轻的李洪斌思考的更多的却是如何实现企业的战略自由度。尽管他据理力争,力图开发新产品重新来为企业定位,却一再被婉言谢绝。及至当年一举突破36万元产值大关,达到80万元,他的建议方被采纳:面向农村生产一机四功能的挤砖机,开辟一片新天地。1982年,这种品牌叫“丰穗牌”的挤砖机通过技术鉴定。当年,全厂产值实现历史性的突破,创产值180万元,实现利润38万元。此后,每年更以百分之五十的幅度增长,产品也一举摘取了广东省科技成果奖、省优部优名牌产品的桂冠。
1984年,工厂实行民主选举,工人们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副厂长李洪斌担任厂长。在追求企业的战略自由度上已多有心得的李洪斌,正式把建设游刃有余的战略自由度纳入企业决策的范畴。很快,他便在市场热销的挤砖机生产过程中意识到,采取单打一形式搞挤砖机一类的“重”工业,虽然可以实现短暂的辉煌,从长远看还是无法赢得企业的大发展,遂决然提出“轻重并举办企业”的方针,研制开发RDA—1型热电磁安全阀。这种燃气具的配件,当时在国内完全依赖进口。这一产品一问世,马上引起轰动,很快实现年产值近千万元,并荣获广东省重大科研成果奖。
在追求企业战略自由度的过程,只要有一条能获得边际优势的的战略就足够了,重要的是选择时机。如果制定战略时没有很好地考虑市场的变化趋势,即使最英明的战略也无济于事。成功的关键在于开发一条能在竞争中获得边际优势,哪怕是很小一点边际优势的市场战略,然后在恰当的时机付诸实施。
这一时机被李洪斌捕捉到了——
1990年底,凭借几年来生产燃气具安全阀奠定的良好技术基础和丰富的产销经验,李洪斌决定成立大昌燃气用具实业公司,生产燃气具。记得当年的李洪斌,雄姿英发,他指着脚底下一片荒芜的土地对员工们说“今年我们要在这里建起厂房,明年要每月生产8000台炉具。”结果差点被员工当做梦呓。
孰料二个月后,一座新崭崭的厂房在沙地上巍然崛起,再经过三个月,刚刚安装完成的现代化生产线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大昌燃气具。此事至今仍被员工们传为美谈。
像当代许许多多的优秀中外企业家一样,李洪斌善于运用战略思考。他了解他面对的市场环境和面临的可供选择的全范围,并且不断地权衡各种选择的利弊,故而能够对公司即将面临不可避免的变化到来之前,作出灵活反应。此后的事实证明,这种着重注意决定主要运行方向,确立战略自由度的决策,为李洪斌构筑了一座辉煌的金字塔,也为百得的腾飞架起了一座闪光的金桥!
二
企业的战略思想必须冲破狭隘的视觉范围。因此,对于企业家来说,必须天天使用想象力,不断地进行运用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他们还必须养成经常从战略上进行思考的习惯,把它当做是理所当然的事。理想地说,他们应该满怀热情地把它当做激发智力活动的方法,以挣脱旧有枷锁,创造企业终极辉煌的目的。
质优价廉的大昌燃具,在它呱呱坠地的1991年初,尽管推销员出尽法宝,磨烂三寸不烂之舌,销售额始终在月产90万元左右徘徊,无法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使李洪斌意识到,企业品牌的知名度,对产品的销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此,在第一年投入市场的80万元广告费里,他抽出了30万元,在全国各地招收了二、三十个经销人员,分赴全国各地专事宣传大昌燃气具。事实证明在早期产品的销售上,这一手法是成功的。月销售很快上升到250万元,对于当时这家员工只有130人的小厂来说,业绩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了。
可是,李洪斌深知,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规律是无情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有实力者浮,无实力者沉,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于是,一段时间以来一直令他萦怀的企业品牌意识重新强烈地撞击着他的心,令他在许多叱咤风云的企业界风云人物尚未完全对“CI”理念形成认识的1991年初,毅然导入“CI”理念,重新确立新的品牌形象,为企业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超前的品牌意识,在当年珠三角那班洗脚上田的农民企业家队伍中,是凤毛麟角的。
你看,大昌燃气具易名为“百得”燃具,重新设计的商标,由菱形中蕴含的两环蓝色火焰构成,明示出企业和产品的特征。“百得”是英文“BEST”的音译,中文含义是“最好”的意思,由此正好引申出一句响亮的口号:“一切都应该是最好的”,并以此作为企业哲学理念的诉求定位。
优良的CI理念归根结底还在于要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在我们中国,并不乏响亮的口号,难得的是落实。对此,李洪斌头脑相当清醒。从“一切都是最好的”这一理念出发,李洪斌阐述道:“对企业决策者来说,这是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对员工来说,这是行为准则;对产品来说,这是生产和开发的依据;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有效承诺;而对于整个企业,则是价值观念的最高体现。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这种努力和承诺,要使企业内部和往来客商都能熟悉。”
于是,百得产品的广告牌,在城市、乡镇、马路边、公路旁高高耸立,它以独特鲜明清新脱俗的个性出现,格外惹人注目,引来广告业人士交口称赞。百得品牌的脱颖而出,不仅为公司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社会效果,很快就实现了产值和销售值双过亿,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
短短几年,百得名声大振。决策者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未来。
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一个企业是按照“留或去”、“开或关”、“黑或白”这种两元系统的原则来运行的。每一个公司在它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中,在它通过自己的战略上的主动性所可能获得的结果中,都是遵循着类似于在所有的有机体活动中显示出来的原则:无限的可变化性。这就是企业的生命之所在。
变,穷则思变;企业发展了,富了,也要思变。一切尽在思变中。
在李洪斌的心目中,唯有不停地向前挺进,唯有不断地适应市场变化才是永恒的。
李洪斌和百得人瞄准的目标,是向多元化方面拓展,以创造辉煌的百得品牌,而并非单一的某一产品,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一样能够做到,而且要比别人做得更好!”
继燃气灶具之后,燃气快速热水器、抽油烟机、电子消毒柜、电热水壶一类的“百得”产品,陆续进入千家万户。而为了保证百得产品质量,一批又一批对开发燃气具和厨房设备有独创精神或有经验的人才被网罗进来。生产销售实行电脑化管理,验收产品实行比TQC更严谨、更科学化的国际ISO—9000标准,甚至不惜聘请国家级的质检权威来为产品质量把关……凡此种种的举措,都是围绕着力臻完美的“一切都是最好的”的企业理念而展开的。
人的能动作用和商品市场对你驯服多情的回报往往成正比。李洪斌认为这是一句哲理。他接着补上这么一番话:
“成功,在于有一大批连身家性命搭上去也在所不惜的创业者。
流汗,才最能换得舒坦和轻松。”
李洪斌和他的“百得”事业
评论
编辑推荐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