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52)


  管理的自由王国。以和谐为对象、为目的、为标准、为方法的管理门类。又称和谐原理、和谐检验或和谐标准——检验真理的和谐标准。它是继“邓公标准”之后,产生于中华大地、被中国人民发现的、“检验真理”的又一“标准”。和谐当然是管理的一种境界,因为一旦拥有了这种境界,管理便进入到一个自由的王国。研究发现,凡是能呈现和谐状态的,均是在表达规律、原理;凡是不能呈现和谐状态的,必是违反规律、违反原理的。当然也是违反管理原理的,因为广义的管理原理与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原理是“同一人儿”。

  现在有不少以和谐为对象的社会学、经济学、原理学门类,如“和谐社会学”或“和谐经济学”或“和谐管理学”什么的。但不能不说,他们虽然创立起了这门学说,但均不得要领者也。为什么?就因为他们至今也没能搞清楚和谐究竟、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而又一般把它当做是一种处世哲学来看待了,自然也就不知道和谐是对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原理的表达了。

  如何才能使被管理对象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毫无疑问,它对管理者素质的要求很高,因为除了需要了解什么是和谐?和谐是怎样形成的?还需要了解和谐是如何得以保持的,更需要掌握使事物处于和谐状态的方法。比如对矩阵原理、协变原理、永动原理、统一原理、质能守恒与转化原理、性能守恒与转化原理、对应统一原理的认识等,它们无疑都是构成“和谐原理”的基础原理——和谐原理是对上述原理的高度统一。

  和谐并非不讲原则

  现在有些人误以为和谐是不讲原则,是在搞一团和气,我以为,这是他们不了解什么是和谐原理的表现。谁能说我们的星球、星系运动与可持续运动是在“不讲原则”?是在搞“一团和气”?但是,它们却是和谐的,也是符合和谐原理的。那么,什么是和谐?我以为,和谐不是别的,正是对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原理的表达。

  相反,和谐不仅不是在搞一团和气,不讲原则,而且还是讲原则、讲规律、讲原理的表现。首先,和谐是不同矩阵之间的一种关系,就像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之间的那种关系;其次,和谐是一种协变,体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再次,和谐是一种对应统一而不是对立统一,就像月球是地球的一部分,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直到宇宙系、反宇宙系——正、反宇宙系被称为总星系。

  此外,人们还必须得认识到,只有当一个内在矩阵、团队与外在矩阵、团队能够达到和谐状态的时候,它们才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其实是运动范式、管理范式,蕴含了契机丰富的哲学、相对论、绝对论内涵。当然,和谐更是一道极其丰盛的经济学、管理学大餐。那么,作为一种“运动范式”或“管理程式”,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和谐的真谛?

  和谐表达永动原理

  研究发现,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虽然不存在可以“永动”的事物,但却存在着“永动原理”。这是因为,如果不存在“永动原理”,那么我们的星球、星系、星云,甚至包括宇宙就不会在几十亿、上百亿、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一直为我们呈现出一种和谐的状态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星云、星系、星球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的状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符合“永动原理”也。

  或许有人会说,根据牛顿的“动量守恒定律”,人类是生产不出“永动机”的,如此,笔者怎么给“整”出了一个“永动原理”来呢?这不是与牛顿的“动量守恒定律”在“唱反调”?如何您有这样的认识那就大错而特错了。人类生产不出“永动机”不等于世界上、宇宙中不存在着“永动原理”。换言之,如果没有“永动原理”的“事先”存在,就不会有上述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运动现象”的存在了!

  至少,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上看,我们应该承认有一个“永动原理”的存在,否则就谈不到“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否则就谈不到“绝对运动”的物质。什么叫“绝对运动”?难道不是对“永远运动”或“运动绝对”的表达?如果没有“永动原理”,有“永远运动”或“绝对运动”的物质吗?——这就叫“永动原理”。诚然,这里讲的“永动原理”不仅是指上述,还在指“物质为什么都运动,不运动为什么不成”和“我们的宇宙、星云、星系为什么是生生不息的”之原理的描述。

  和谐体现统一定律

  首先,人们应该认识到,我们宇宙自打发生了“大爆炸”,业已进入到了一个光荣而又伟大的“和谐时代”;至少应该认识到,我们的银河系业已进入到了一个光荣而又伟大的“主序星阶段”,否则,地球上的生物、动物、人类不要说压根就产生不出来,就算能产生,那恐怕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也正是由于认识到了这一点,刻卜勒才写下了《和谐的宇宙》。

  其次,还需要认识到,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和谐是对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原理的表达;反之说明,有人、有物在那里违反经济社会自然规律、原理。如此说明,和谐是在规律的作用下,而不能和谐是在反规律作用下。

    再次,还需要认识到,和谐必须得建立在“统一场”或“统一律”的基础上,因为“统一场”或“统一律”是“矩阵协变”的思想向上和向下发展,比如把它们一直发展到宇宙深处或原子内部。而只有把“矩阵协变”思想发展到宇宙深处或原子内部时,“统一场”或“统一律”才能够形成。什么意思?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不仅仅只是一个单一矩阵的内在和谐,也不仅仅是小矩阵与一个较大矩阵的协变过程,而是能够无限“发展上去”和“发展下去”的一个全方位的“对应统一体”。也就是说,只有能够把宇宙万物都“对应统一”起来的时候,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体现为与经济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

  和谐是检验真理、检验管理的标准

  由于和谐具有以上性质与意义,所以和谐也就自然成为了检验真理的一个客观标准了——其标准意义不亚于“发展标准”。所谓和谐标准、和谐检验,就是说只有当管理者与被管理,被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都能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时,才能证明管理者的管理是成功、有效、可持续的;反之则证明其管理不成功、效率低、不可持续。

  上述讲到“发展”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现在我要说的是,“和谐”是“检验真理”的又一个“标准”。这是因为,只有当事物、经济事物的运动遵循规律、符合原理时,其才是和谐的,才能说明事物、经济事物是在伴随着规律、经济规律一起律动,否则就不可能是和谐的——具有了检验真理的性质与意义。

  当然,和谐也是检验一种管理是否成功、有效、可持续的标准。这里讲的“管理”既是一个狭义管理的范畴又是一个广义管理的范畴。我们就不能说自然界的和谐不具有广义管理意义,否则它们就不会为我们呈现出和谐的状态,也不会伴随自然规律一起律动。所以,为了说明问题,我才把和谐当做是“检验管理”的一个标准。

  和谐是一种管理方法

  当具有了上述认知之后,我们再了解什么是和谐管理就不难了,因为和谐管理的本质不是别的,而是建立在上述原理基础上的一种方法。

  研究发现,事物要想存在与可持续存在,首先需要两性对称,而要想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光有两性对称就不成了,一定还需要保持质能守恒才成。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事物或经济事物即能实现两性对称又能保持质能守恒时它才能得到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或经济事物既两性对称又能质能守恒。

  于是,问题便出来了,那就是事物、物质如何才能同时满足“性能对称”和“质能守恒”两个条件。可以肯定,无论是自然界中的事物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事物,它们均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

  这是由于,世界上还存在着一个“性能对称决定质能失恒”的定律。于是,问题又出来了,那就是在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前提下,我们的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系是如何实现存在与可持续存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是通过“和谐方式”或“和谐的方法”实现的。什么意思?和谐还有方法论的性质?是的。也就是说,当您在管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怎么做才好的时候,不妨采用令被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和谐的方法。换句话说,如果大家都能够和谐起来,说明你的管理是有效的、科学的。这是因为,所有的不和谐统统是由于有人、有物违反了规律、原理,自然也就违反了管理原则。

  关于如何去实现和谐,请参阅《差异管理:中国式管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