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罡
由于工作的关系,最近笔者几乎每天都要翻阅《现代汉语词典》(简称《现汉》)等工具书,从中发现一些有待商榷的地方,其中之一是《现汉》第五版748页关于“倔”字的解释。
该字在该页的解释是“义同‘倔(juè)’,只用于‘倔犟’。”
有点文字知识的人都知道,“倔”字为形声字。字从人,从屈,屈亦声,意为“身体蜷缩折叠不愿出门的样子”。“人”与“屈”联合起来表示“身体蜷缩折叠不愿让抬着出门的人”。本义:不配合、顽固。转义:顽强,固执。
字典对“只”(音zhǐ)字的解释有两个,一是“表示仅限于某个范围: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几种棋类中,他只会下象棋。”二是“只有,尽有: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结合“只”字的解释,从这条解释可以看出,“倔”字读“倔”(jué)时,除“倔强”外没有第二种解释。意同“倔犟”,形容词,(性情)刚强不屈:性格倔犟,他有股倔犟劲儿。也作倔强。
事实上,古人从未将“倔”字只局限于“倔强”(或倔犟)一个解释。
辞海中除了类似以上的解释外,还有“倔起”之义,即为突然兴起。亦作崛起,见《史记·秦始皇本纪赞》:“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义为跻身于戍卒的队伍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
由此可见,“倔”(jué)并非只用于“倔犟”一词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