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股市不太景气。一方面是因为货币政策持续的紧缩,在社会主流资金对股票未发生象2007年那样的转变的情况下,这当然不利于股市的上涨;另一方面是持续的对中国经济的非理性恐慌。
十多年前,听过单田方的很多评书,象《明英烈》、《百年风云》、《曾国藩》、《乱世枭雄》、《白眉大侠》等。老单在评书中经常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中国经济真的有问题吗?我看最大的问题是增长过快,上半年GDP增长了9。6%,居然有人认为中国经济要硬着陆,或是要滞胀。如果中国经济在今年,甚至是明年要硬着陆的话,恐怕要对硬着陆做一个新的定义。就好象有人非指着陈水扁说这就是猪一样。我就不详细说一些数据了,光从中国的电荒、用工荒和钱荒上就可以看出,企业投资非常旺盛,失业率全面下降。而中低端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大幅上涨,农民的现金收入增幅从去年起就难得地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幅,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更强,这当然有利于中国的消费。哪有一个经济体经济要硬着陆还面临电荒和用工荒的?我记得在1997年,当时上大学,比屁也不懂强点,就是懂点屁,在图书馆里乱看杂志,发现当时中国的用电量大幅下降,这是一个很明显的经济增速下滑的迹象。而用电量下降,这是改革开放之后很少出现的现象。
当然,汽车销量出现了接近于零的增长,这当然是件好事。在连续两年暴增后,就是负增长也是应该的,而且汽车销量接近于零增长,有利于遏制一些盲目的汽车产能的扩张,也有利于中国对石油的丧心病狂的消耗。
中国的电荒和固定资产投资在前两年大幅增加的基数上,仍以超过20%的速度在增长,房地产投资以超过30%的速度在增长,这根本就是经济比较过热的现象,中国的货币紧缩政策不是太大,而是太小,这当然也是中国在经济决策上不自信的表现,也是推动经济转型惰性的表现。
中国的出口增速今年有所下降,顺差有所下降,但是去年出口已经增长了近30%了,因此较高的基数下,今年有两成的增长就是很不错的形势。而中国顺差的下降,完全是因为中国为石油和铁矿石付出了更多的采购成本。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强得很。哪有中国的工人这样愿意长时间加班,不少劳动合同还没有,几乎不可能有罢工。相反,在印尼,工人拿到工资就消失了,直到钱花光了才想起有个工作。而在巴西,工人一听到足球,就想跳舞。从巴西海运一些产品到美国,花的金钱和时间的成本居然高于中国。在印度、巴西、越南,有象中国这么多高速公路和先进的港口吗?这些国家的海关官员每年要索取多少贿赂?我真希望看到一些令我对中国的经济感到悲观的因素,但最近半年来,实在看不到。
再说美国,美国上半年GDP增速大概只有2%不到,不过经过我广泛的阅读,发现美国经济的下滑是因为国务开支的下降导致GDP近1个百分点的下降。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最近,标普调降了美国的评级,于是美国股市连续大跌。有趣的是,在美国债务上限提高的谈判结束前,美国在理论上存在债务违约的时候,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持续下降(就是价格持续上涨),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居然降到了2。5%。即使在美国的评级下降后,美国不论是2年期,还是10年期国债价格,都出现了上涨。2年期国债收益率更是出现了历史新低。
居然有一些经济学家,甚至是首席经济学家,或是一些投资总监,认为全球经济要二次探底,金融风暴将再次来临。
目前全球到底有什么风险?2008年,不仅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在破灭之中,房价持续下跌,而且从2003年开始持续大涨,并在2007年创出历史新高的股市存在较大的调整要求,100多美元的油价给全球增加了通胀的压力。最终次贷和相关的衍生品泡沫通过雷曼的倒闭扩散到全球。目前到底有什么风险?美国人在危机后,提高了储蓄率,偿还了一部分债务,房价收入比和绝对房价已经跌到了上次泡沫膨胀前的水平,房价即使在短期内有一定的下跌可能,但已经是长期的底部。美国在提高债务上限后,一两年内都不会违约。西班牙和意大利已经通过了财政紧缩计划。
除了1931年,美国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错误地执行了货币紧缩政策导致大萧条外,美国从来没有过经济的二次探底。有人说,1939年美国经济明显下滑,没有错,美国在罗斯福新政后好象出现了二次探底,但1933年-1939年有6年时间,这是二次控底吗?这恐怕两个不同的经济周期。另外,美国在1939年的经济下滑前,至少连续两年出现了超过10%的增长。而这次美国在2009和2010年增长了多少?并且增长有多少是建立在负增长的基础之上的增长?
因此,从基本面来看,最近无论是欧美,还是中国股市的下跌,都是非理性的。按照江恩的理论,在上涨的趋势中,如果有短期的暴跌,往往是快速结束调整的信号。2007年中国的530下跌,和2010年美国股市一个交易日中盘中近1000点的下跌,都是这样,是以空间换时间的调整方式。
因此,8月9日早上,知道美国股市晚上暴跌6%以后,我感觉就是个好机会。于是在当天,在香港以1。92港元的价格加仓唐宫中国,以2。47港元的价格买进皇朝家私(这是我在日本地震行情中错失过有买进机会)。我看很有可能两只股票在一个月内就可能上涨20%。
在股市中,暴跌往往是赚大钱的好机会,这几乎是常识。无论是林奇,还是巴菲特,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当然,在下跌市中买进,需要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