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擅用货币手段 中国应该警惕日经济政策变华


 在日本政坛,野田佳彦十分低调,话不多,即便开口,其言论通常也是语不惊人。他将自己比喻为一条泥鳅,要投身于日本“浑浊的政治”中,努力为国家做出一些成绩。与此同时,野田还有一种颇为好斗的特质。他是一位体格健壮的武术爱好者,柔道黑带,精通专业摔跤知识。对于野田这些相互矛盾的特点,分析人士总结为“很有弹性的人”。www.gg315.com

8月30日,被称为“经济通”的野田佳彦成为日本新一届首相。在当前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野田能否拯救日本经济,立即成为各方舆论关注的焦点。www.bjdrc.com

身后有一群金融精英

8月29日早上,日本《读卖新闻》刊登的选前民调结果中,菅直人内阁的财务大臣野田仅获得公众9%的支持,远低于前外务大臣前原诚司48%的支持率。不过,日本公众在这次党内选举中没有发言权,野田当天顺利击败了更有实力和人气的候选人,成为日本执政的民主党新党魁。在第二天的国会众议院首相提名选举中,野田佳彦正式当选日本第95任首相。

如果说野田的这个首相并不是日本百姓选出来的,那又是什么人将他推上了首相之位?仔细翻看推举野田参选的各方势力的背景会发现,其中很多人都称得上是金融届的精英。更为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之中的很多人还是当年小泉纯一郎内阁的顾问。据悉,野田手下的这些人在日本财务省里专管金融和货币政策。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取消美元“金本位制”,实行黄金与美元比价的自由浮动,至今刚好40周年。在这个节骨眼上,美国总统奥巴马必须捍卫美元地位。目前,欧元一方的烂摊子已难对美元构成威胁,而真正能够对美元形成挑战的惟有日元,而这一点也注定了日美之间的矛盾实际上是很深的。

实际上,美国对于单独的日元并不担忧,最怕的是中日货币结合的力量。而日本的金融精英们恰恰在这方面展现了精明的一面:一方面向着这个方向挺进,一方面又希望更多风险由中国来承担,这样一来美国首先打击的就是中国。有分析说,“在这方面的技巧上,野田手下的人是非常厉害的”。

野田擅用货币手段

野田所带领的经济班底有不少当年小泉内阁的影子,这也导致野田的经济政策有很多与小泉当年的政策颇为相似。有人说,野田的当选与其出色的财务管理能力密不可分。当年日本民主党刚刚上台执政时,野田获得了日本财务省副大臣的职位,他很快意识到日本面临的岌岌可危的国家债务问题。虽然日本民主党其他领导人对增加全国营业税的计划避之不及,但野田在这一点上却寸步不让。在日本经历了地震及核灾、日本经济问题进一步恶化之后,野田仍坚持不能以地震作为借口,推迟财政重建的努力。日本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熊野英生曾说,野田的经济政策吸引了政党的支持,“当主权风险撼动全球经济时,着眼于财政整顿的野田的当选并不完全是个巧合”。

从当前日本经济界头面人物的表态来看,野田此前展现的经济政策受到广泛赞赏。野田经济政策的特点多从日本竞争力角度出发,特别善于利用亚洲和美国货币市场的现状。特别在对待日元政策上,野田在任财长期间,曾经三次出手干预日元,两次为单独干预,一次为311地震之后地区联合干预。而对于这样的手法,日本大小企业界以及金融界都表现出欣赏的态度。目前,日本企业界人士对野田当选首相抱有很大期望,希望其能在应对日元升值以及通货紧缩方面进一步有所作为,增强日本企业的全球竞争力。www.bj11.com

内阁人选看玄机

有分析说,从野田本人的施政策略来看,在今后一年的过渡政权期内,野田要想挽救处于水火之中的日本经济,无异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日本震后复兴的巨额资金需求达到20万亿日元以上,日益高企的债务负担也已占到国内GDP的210%,此外,持续低迷的经济,高企的日元汇率也接近二战后的最高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认为,尽管野田十分擅长应对货币问题,但货币问题、特别是汇率问题从来都不是一国经济政策单方面的问题,本质上讲更多的是外交政策,“单方面过度干预汇率肯定会引起外交矛盾,所以预计野田在这方面并不会走太远”。

目前,舆论的焦点集中在野田如何组阁之上,从媒体报道上看,野田或起用冈田克也出任内阁官房长官,这样的结果意味着野田还是比较冷静和清醒的。冈田在政治上是野田的最忠实盟友,在民主党内有“政策通”的称号,曾任民主党党首、干事长和外务大臣。他强调美日同盟应为日本外交的基础,同时主张发展同亚洲其他国家的关系。

刘军红说:“考虑到亚洲、中国以及新的产业领域的未来发展,野田很可能会对强势日元的政策有所收敛,这对日本则意味着一个机会。”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江永指出,野田上任之后,能不能带领日本经济回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目前,野田面临的挑战非常艰巨,核事故后的能源安全、核安全和电力平衡的重建,灾区生产生活的重建,以及日本财政和经济的重建是其现在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还包括外交、国际环境、以及维持党内各派平衡的问题。“理论上讲,9月2日组阁之后,野田的任期有一年,在此期间,他能否闯过这一系列的难关和挑战,这不是野田自己能够回答的”。

8月29日,野田佳彦召开新闻发布会

新闻分析:频繁换相难画句号

从历史上看,日本的首相是从1885年以后才开始出现的,第一位首相是伊藤博文。在126年的时间里,日本平均每两年就会换一个首相。而在这个过程中,更分成了特色不同的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从1885年到1945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经济开始崛起,政治也相对稳定,但是到了日本对外开始走军国主义道路,即1931年到1945年之间,频繁更换首相的现象出现了。这期间,几乎每年都会换一届首相,而在这些首相中,有十几人都出身海军或陆军军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这一阶段中的3任首相还因政策不够激进而遇刺,被少壮派右翼军人杀害。

从1945年到1990年,日本开始了平均两年半换一届首相的频率。这个时期的日本经济开始恢复发展,国家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否定了军国主义。在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下,经济也快速发展起来,政治又开始了相对稳定。

然而,从1991年到现在,冷战后的日本国内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呈现整体保守化趋势,过去那些革新的、进步的政党慢慢被削弱,日本再次进入政治动荡时期。与此同时,经济也进入不景气的时期。20年间,平均一年半更换一届首相:从1990年到2000年间,换了8位首相;从2000年到现在,则是7位首相。

有分析指出,从日本政治和经济关系的周期来看,新当选的首相野田佳彦并没有把握能够克服日本政局长期频繁更换首相的局面。

中国应警惕日本经济政策变招

本报记者/赵津

野田佳彦的竞争意识非常强烈,他是最典型的新重商主义的代表。重商主义关注出口优先,通过出口获取财富。而新的重商主义则在重视出口的同时,强调通过企业合作、市场竞争,以及利用对方市场的便利条件发展经济。日本问题专家刘军红对《世界新闻报》指出,毫无疑问,野田一定会更多利用亚洲市场和中国市场,中方需要在这方面有所准备。

日本企业的战略调整

业内人士注意到,金融危机和311地震之后,日本企业在全球市场中的战略进攻性呈现出微妙的变化,40%的日本制造业企业正在考虑向日本本土以外转移或扩大其生产基地。但十分明显的是,日本制造业对中国的转移正在逐步减少。与此同时,日本的服务业、商业以及一些综合商社却正在加大进入中国市场的力度。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在接受《世界新闻报》采访时表示,这些行业名义上似乎是中日企业合作,但实际上,它们并不代表最先进生产力,向中国转移是为了获取更大利益,这种形式的合作对中国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会带来什么?中国方面需要做出判断:中国需要的外资究竟是哪一类的外资,而什么样的外资才是对中国发展最有利的。

“近几年来,中国一直在强调经济的转型,但中国经济转型绝对不等于放弃制造业,如果认为中国经济转型就等于放弃制造业的话,那就是历史性的错误。”刘军红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不能放弃,就需要引进最先进的技术,但中日之间现在的合作中,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日本制造业并没有积极地向中国进行转移,这对中国本土企业发展,以及中国市场和经济的健全发展都是不利的。

不应低估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现在,日本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正在被美欧、韩国、以及台湾所侵蚀,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任何一届日本政府都不敢小视。当前,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中国市场与全球市场相互依存,就像某些分析指出的那样,“如今,日本经济复苏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那就是做梦”。

另一方面,除了中国市场,野田政府看中的另外一个市场可能就是欧美市场。但刘军红认为,相对于欧美市场,日本并不是对手,因为在服务业和金融业领域,西方众多大公司早已形成垄断,“日本根本没有份儿”。此外,即便在环境和节能这些新领域,欧美也都要强于日本,日本在这些方面同样拿不到多少份额。

反观中日合作中的竞争关系,会发现某些没有率先对中国民间企业开放的领域,却已经对对日本企业开放。例如,中储粮的合作伙伴就是日本公司,而非国内的民间企业。舆论提出的疑问是,为什么要把这些最关键的领域让给日本企业去做呢?分析指出,中国市场如果单方面对日本开放,同样也可能引起中欧、中美矛盾,这对中国是不利的,中国市场潜力绝对不应被低估,因为现在欧美同样离不开中国。